上星期美國公佈就業數據較預期遜色,環球股市轉趨波動。近日市場關注中美的經濟增長速度,始終這兩大經濟體主導着全球復蘇的進度,下星期中國將公佈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相信會是市場焦點,其中投資者較為關注通脹數據。
較早前內地發生旱災,令通脹短期內或再度上升。5月份,多種食品價格上漲,其中豬肉價格按月升6%。食品價格於5月或按年上升12.5%,但非食品價格則大致持平,花旗分析員預期,5月份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可能升至5.6%(見圖)。
旱災恐再推高通脹
不過,6月才是關鍵時刻,蔬菜價格於3至4月大跌後,至5月底急漲,升勢可能持續至6月,6月份CPI或升至6%。若通脹真的升至這樣的水平,距離中央全年5%的通脹目標將越來越遠,很可能促使人民銀行分別於6月及7月再度加息。
中長線而言,環球商品價格有回落迹象,加上內地經濟增長速度已見放緩,例如上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按月跌0.9個百分點至52,相信有助內地紓緩通脹壓力,下半年通脹率有望回落。花旗分析員預期,中國再加息兩次後,再大規模推出收緊銀根政策的機會不大。
清理地方債不利內銀
內地緊縮政策,通常直接影響內銀股的走勢。近期中國銀監會公佈銀行業新資本監管標準,投資者憂慮新標準或會影響銀行業盈利前景,拖累內銀股走勢疲弱,股價由今年的高位回落幅度介乎7%至14%。
內地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一直被視為內銀最大隱憂之一,為清理地方政府高風險債務,新資本監管標準包括:(一)貸款撥備比率最少2.5%,撥備覆蓋率最少150%;(二)主要銀行和非主要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分別不低於11.5%及10.5%。
花旗分析員認為,現時主要銀行貸款撥備比率為2.3%,要達致2.5%的貸款撥備比率並不困難。新的資本監管要求,短線或對內銀股股價造成壓力,但長遠對行業發展有利。現時內銀股的2011年預測市盈率低於9倍,市賬率僅1.7倍,估值吸引。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