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災難,兩種結局。昔日深受香港旅客歡迎的日本仙台,中華料理店林立,當中不少由華人經營。3.11大地震後,來自廣東的張志彪災後堅持營業,外賣炒粉麪贏得食客歡心,生意比從前更旺。另一邊廂,來自香港的衞漢全因店舖損毀,至今未能復市,決定撤出日本回流香港。
蔡元貴日本東北直擊
今天是日本東北大地震後三個月,對衞漢全來說,是個光輝終結的日子。50歲的全哥是80年代香港移民,經朋友介紹到仙台酒店做廚師,掙得一筆積蓄後,自立門戶,開設「香港幸福樓」,撚手廣東菜很快便膾炙人口。即使過去多年日本經濟不景,又曾被生意拍檔騙財,全哥收入依然不錯。直至一場大海嘯,一切化為烏有。
堅持營業 獨市響名堂
地震把香港幸福樓的抽風系統弄壞,三個月來仍修復不了,店舖至今無法復業,全哥說:「全個縣最好嘅三行師傅都去晒沿海災區搶修,我搵咗五批師傅,都冇人整得好。」他指業主拒絕通融,三個月來,香港幸福樓納空租、白支人工,連同住房租金支出,全哥每日白蝕2,000港元。
「我都50歲喇,重新揼本開過一間,做得嚟都冇命享喇!」全哥已決意將食店結業,告別打拼了20多年的第二故鄉。香港幸福樓壯士斷臂,全哥說一方面是因為店舖損毀,另一方面是因災後市道持續不景。
全哥店舖位於仙台紅燈區國分町,以往深宵時分總有大批夜蒲客前來幫襯,災後仙台居民均無閒情消遣,客人大幅減少,看不出何時可復蘇。
全哥走不出災難,他的好友張志彪卻不諱言自己「發了災難財」。張志彪20多年前由廣東河源來到仙台做廚師,走的路跟全哥差不多,掙夠錢就自己開舖。他的廣東飯店「美香園」,地震後只曾短暫停業一天。災後初期沒有煤氣和電,張志彪改用瓶裝石油氣做飯,堂食改為外賣,由於當時大部份食店都關門,美香園做獨市生意,那時候門外天天大排長龍,為美香園打響名堂。
「嗰排專做炒粉麪同點心外賣,營業額仲好過平時,生意不但冇損失,反為升咗一倍半,一個月賺多百幾萬日圓(約10多萬港元)。」張志彪已經歸化日籍,娶了個日本人做老婆,還生了三名兒女,一心一意落地生根。不過他同樣要面對災後的衰落市道,特別是往日最賺錢的晚市,如今生意寥落,他說:「地震前有好多晚市包場預訂,災後都取消晒,我哋仲要減價一半吸引客人。」
怕染輻射 生意減一半
記者在晚市時段造訪過另一間香港人開設的食肆「周香港飯店」,的確相當冷清。東主周健良說,很多日本人仍然擔心空氣中的輻射,這三個月來明顯少了人逛街,「好多人放工就返屋企食飯,盡量減少外出,我哋晚市生意跌咗一半」。周健良曾在災後返香港暫避,一個月後與太太和兩名女兒重返仙台,「冇辦法,兩個女都喺日本讀緊書,佢哋唔習慣香港生活,一日到黑嘈住要返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