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在港搵錢 樓按少一成金管局疑打壓內地豪客 被指干預市場

非在港搵錢 樓按少一成
金管局疑打壓內地豪客 被指干預市場

【本報訊】內地人挾巨資來港買樓,近期交投雖少,惟樓價仍然狂升,財爺除增加土地供應試圖拆彈,再借「打手」金管局出招,並首次以申請人主要收入來源地是否本港,作為區別按揭成數高底的界線。雖然政策尚未「打正旗號」以內地居民為封殺對象,亦以管理樓按風險作立足點,惟有學者認為,針對性措施有干預及偏離自由市場之嫌。
記者:劉美儀、馮煒強

銀行界認為,本港按揭市場沒有濫借情況,海外人士在港置業,亦普遍具資金及資產實力。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自前年就任以來,連同昨日在財爺「預警」後公佈的五項新招,已四度推出樓按監管措施。

陳德霖

700萬以下最多借六成

該局昨發出的新指引,首三招均屬傳統降低物業價值與按揭成數招數,而第四及五招則屬新猷。主要收入來源非本地的申請人,按揭成數最少下調一成,以700萬元或以下自住物業為例,本地收入人士最高借七成,非本地收入則最多借六成。此外,以資產淨值提供申請按揭人士,最高按揭成數一律由五成降至四成。五招即時生效,惟昨日或以前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借款者不受影響。
本港一向高舉國際金融中心及自由市場,未對非本地居民採取區別樓市政策。經濟學家關焯照說,以按揭申請人主要收入來源地來區別樓按的措施,料主要針對內地買家,政府制訂政策不應區分本地或海外收入人士,如此做法已輕微干預自由市場,開壞先例。
渣打銀行(香港)執行董事洪丕正對自由市場的爭辯不予評論,但強調本港銀行的樓按風險絕不過高,呆壞帳比率極低,業界與大眾一樣,不希望樓價過份波動,但銀行從無放鬆樓按批核,本港沒有濫借情況,海外在港置業人士普遍具資金實力,對整體按揭組合佔比亦少,樓價上升是供求而非銀行過份借貸造成,故他十分同意政府加推土地的政策。
4月份本港樓按拖欠率僅0.02%,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稱,本港樓市發展反覆,該局推出措施時會考慮市況,包括樓宇交投量及價格、賣地成交價及市場反應等,目前超低息環境不會長久維持,在判斷樓市仍處上升周期下,銀行按揭風險也冒升,故該局決定推出新一輪監管措施。

辯稱並非針對特定群體

對於措施中以主要收入來源地決定按揭成數,是否針對內地客,該局副總裁阮國恆表示,內地人士無疑會受新招影響,但措施並非針對某特定群體,重點在風險管理,部份受聘內地工作的本港居民,只要能證明受聘於本港公司或關聯機構,可獲銀行酎情處理,免於按揭成數降低。截至今年首季,住宅按揭貸款佔銀行整體貸款餘額32%,金管局認為比例頗高,潛在風險提升,不少數據顯示樓市已超越1997年水平,該局將視乎貸款總量、審批標準及樓市動向等,制訂收緊措施。該局亦致函提醒銀行,若申請人擁有一、二套房未償還按揭,或工商物業按揭,業界或須調低按揭成數,但金管局暫無一刀切規定。
全國政協兼新鴻基地產非執行董事郭炳湘表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與短炒額外印花稅等措施後,炒賣情況已大減,加上政府表明重新考慮復建居屋,樓市大致平穩,政府應讓市場自由運作,如非必要毋須再出招干預。

金管局推出的五項新措施

物業價值1000萬元或以上 按揭成數50%
物業價值700萬至1000萬元 按揭成數60%(貸款額上限500萬元)
物業價值少於700萬元 按揭成數70%(貸款額上限420萬元)
申請人主要收入非源自香港 貸款額較正常低10%
以資產淨值為依據批出的住宅按揭 按揭成數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