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圈可點:IPv6只欠東風 - 莫乃光

可圈可點:IPv6只欠東風 - 莫乃光

本月8日的世界IPv6日,世界各地有400家機構參與,包括香港政府、香港互聯網協會、一眾互聯網服務商和大學等,測試在24小時內把全球最受歡迎的網站,如Google、facebook、Yahoo!等,同時支援IPv6制式,結果科技測試非常順利和成功,也達到推廣認知的目的。當天我們香港互聯網協會亦與數碼港一起舉辦座談會,共吸引400多人參加。
究竟IPv4地址耗盡的情況至今如何?今年2月1日前,全球最高層的地址分配機構IANA,只餘下7組所謂「/8」地址(前稱A級地址,每組有16,777,216個地址)向五大洲的區域互聯網註冊機構分發,亞太區因為發展最迅速,剩餘未批出的「/8」地址最少,所以先得分配七組中的兩組,然後IANA再於2月3日把另外五組再分給五大洲,之後新的IPv4地址就真的派完了。

港府積極支持

亞太區的IPv4地址將會是全球最快用完的,其所剩餘未分發的「/8」地址只有2%,相比已發展洲域(如歐、美的7%至9%)和發展中洲域(拉美洲還有28%,非洲更有57%),情況嚴峻得多。所以,負責亞太區的APNIC,在4月15日起,只會向每個現有會員機構分發一組「/22」地址(每組只有1,024個地址),而且這些地址只能用作IPv4轉移IPv6特別用途,不能當普通IPv4地址來用。
雖然很多亞洲國家地區的互聯網供應商,仍擁有未分配給用戶的IPv4地址,但用盡的一天遲早來臨,所以市場上亦開始出現炒賣「末日IPv4地址」,例如,微軟3月便向北方電訊購買了666,624個IPv4地址,代價是750萬美元,每個地址付出11.25美元。相比,IPv6地址數量比IPv4多出40億倍,基本上用之不盡,免費可得。
可惜,人性就是不拖延到最後是不會行動的,所以全球轉移IPv6的進度仍然緩慢,不過,在香港,政府的支持其實較很多亞太區國家算是積極,香港現時支援IPv6的網站,絕大多數是政府網站,而且政府的主幹網絡亦已支援IPv6。至於互聯網供應商方面,有6家主要網絡商已為商業用戶提供「有限度」IPv6服務,而部份網絡商更在測試家用寬頻支援中,其中一家的高速服務更已支援IPv6。
香港互聯網協會為世界IPv6日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互聯網用戶中,聽過IPv6的有九成之多,不少都知道他們在使用的系統已可支援IPv6,只待基建和服務配合可以提供其使用。我們過去4年已舉行過多次深入的培訓課程,有300多人參與,未來將會把推廣從業內延伸至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