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有錯着 - 李純恩

錯有錯着 - 李純恩

這兩天是中國學生忙着高考的日子,今年高考有一個被爭論的問題,就是作文考試,可不可以使用網絡語言。
所謂網絡語言,就是在網上交談時出現的一些用語,其中有不少,起初因為諧音相近而出現的錯別字,後來又發現錯得有趣。錯有錯着,便給網民們廣泛使用了。比如「神馬」(什麼)、杯具(悲劇)、有木有(有沒有)、童鞋(同學),都是很北方的口音,有些口音本來很鄉土,但如今在網上一傳,反而時髦了。
這些錯有錯着的網上語言很活潑,但始終不是正統的中文,在中文考試時使用,即使是作文考試,老師覺得不合適,也可以理解。
有些錯摸的網上語言,經過發展之後,意思也有了發展。比如「鴨梨」一詞,原來是「壓力」的錯摸,據說用漢語拼音輸入法打字,「YaLi」輸入之後,第一個跳出來的漢字詞組,就是「鴨梨」,不知是誰忙中有錯,誤將「鴨梨」作「壓力」,從此流行。「鴨梨」大,「鴨梨」小,「鴨梨」壓得人透不過氣,「鴨梨」也可以吃掉。由於「鴨梨」,「壓力」被賦予了新的層次,當有壓力的時候,我們如果可以把它當鴨梨吃掉,那就真是一件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