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以協助市民抗通脹作號召的「通脹掛鈎政府債券」(iBond),最快可望下月中發售,消息說,兩間聯席安排行滙豐及中銀香港,將於明天舉行會議,金管局擬傾向於7月11日起至19日止,讓本地居民公開認購債券,惟最終日期及細則仍待商議後落實。當局將以50億元為起步發行額,若反應熱烈,會按情況「加碼」至最多100億元。 記者:劉美儀
三年期的iBond票面息率,將按浮息或定息兩者中較高水平,作為計算派息予投資者的機制。浮息即息口與通脹掛鈎,按最近半年的平均通脹率釐定,每半年更新一次。經濟師指出,以今年首4個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平均率為4.1%計算,料有關債券推出時,首次票面浮息率將逾4厘。
至於以同年期政府債券或外滙基金債券孳息率作參考,所訂明的固定息率,目的是當經濟處於通脹時,投資者可獲得與通脹掛鈎的派息,而處於通縮時,仍獲類似下限的「墊底」息率。
浮息將隨通脹上調
金管局發言人只表示,在適當時候會公佈,不會評論市場傳聞。消息稱,明天舉行的安排行會議,會初步訂定債券的公開認購日期及推廣計劃;至於當局透過收票行(即分銷銀行),以類似新股公開招股的模式進行的銷售安排,收票行會議將於7月4日的周內舉行,債券開售前會落實iBond票面年息率。
4月份本港通脹率達4.6%,政府預計全年通脹率會升至約5.3%。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認為,今年首4個月,本地綜合消費物價及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平均率,分別為4.1%及4.5%,鑑於通脹升勢持續,料iBond開售時,以最近半年平均通脹率釐定的首次浮息率,水平會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平均率為依歸,實質水平約4厘以上,當半年後iBond浮息再更新時,水平將隨通脹向上而定得更高。
按照新股模式銷售
債券將以極為接近新股公開招股的「執行模式」銷售,凡持有投資或證券戶口的散戶,可經銀行分行的一般櫃位認購,不必再指定在紅區(投資產品銷售專區)購買,有關客戶亦毋須進行錄音或合適性測試。
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導師李兆波表示,雖然通脹是滯後數字,但以現時通脹率約4%計算,若iBond可提供4厘息,回報較藍籌股及人民幣吸引。以上市公司恒生、中電、電能為例,股息率4厘,但風險比債券高。至於投資人民幣,存款息率僅1厘或1.25厘。
iBond銷售概略
發行額:起步額為50億元,若反應好最多加碼至100億元
年期:3年
息率:按浮息(以最近半年平均通脹率)或定息(參考同年期外滙基金債券孳息率)中,兩者較高水平為準
公開認購日期:暫訂7月11日至19日
銷售對象:本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