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蘋果》記者重返災區:日本東北處處死寂

專題報道
《蘋果》記者重返災區:日本東北處處死寂

明天是日本東北大地震後三個月,香港人也許對這場世紀巨災的關心已逐漸減少,但在日本,傳媒每天的頭條仍圍繞着大災難後的種種後遺症。3.11大地震摧毀了日本東北沿海城市,但受災地區遍及全國,尤其是東北七縣,被核洩漏陰影籠罩,外國遊客絕迹。本報記者一連兩天探視東北災後最新狀況,微觀重建路上的人心面貌。
記者:蔡元貴日本東北直擊

去年有七萬多香港人到日本東北七縣旅遊,每100人就有一人去過,人數僅次於台灣和韓國,比內地人還多。3.11大地震後,一切回歸於零,日本一位旅遊業官員這樣說:「海嘯後至今,只有11名港人來過東北旅遊。」他口中的11人,就是過去數天前來採訪的記者和領隊。為令陷入谷底的經濟起死回生,當地官員明天會帶隊來港,邀請香港人重新向日本東北出發。

東北觀光推進機構海外事業部長阿部昌孝說,香港是該區旅遊業的第三大市場。

秋田縣田澤湖小食亭店員高橋弘子說,最近已有第一批台灣遊客重新踏足該處。

人口老化靠旅業支撐

由本港一間旅行社帶領的東北考察團,先後到訪宮城、岩手、秋田及山形四縣,宮城和岩手縣因曾驗出有輻射濃度超標的農產品,至今仍在本港黑色旅遊警示名單上。大地震加上輻射陰霾,令本已一蹶不振的東北經濟雪上加霜。那裏的人口不斷下降及老化,需靠旅客消費活動支撐疲弱的東北人生計。
東北觀光推進機構海外事業部長阿部昌孝說,在東北地區,每七名外國旅客前來一次遊覽的消費總值,已相等於一名東北居民整年的消費開支。香港雖無定期直航機來往東北,但已是當地第三大旅客來源地,所以當地政府一直非常重視香港這個市場。事實上,東北觀光推進機構於全中國,就只在香港設立衞星分部。
中國總理溫家寶上月底曾訪福島及周邊地區,宣佈研究十條旅行團觀光路線,讓更多中國旅客到日本旅遊。阿部昌孝希望十條官方指定觀光線中,可包括東北地區。他指中國旅客現在遊日,只集中在兩條「黃金路線」,一是東京至大阪,另一是北海道,東北七縣去年只有五萬多中國旅客來過。
為吸引旅客,東北地區各機場已減收着陸費,希望較平價的機票可搶回一些觀光客。不足兩個月後,東北各縣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便陸續展開,慶典包括青森睡魔祭、秋田竿燈祭及仙台七夕祭等,都在8月初舉行,希望可重新帶動旅客遊東北。

嚴美溪畔的郭公屋店東知有香港記者團到訪,在店前掛上香港區旗迎接。

松島瑞嚴寺在3月大地震中輕微損毀,部份石雕倒塌。

號稱是本港第一間開拓東北觀光線的縱橫遊旅行社,也盼望8月是復辦東北遊的契機。縱橫遊業務顧問袁振寧說,他們去年10月才跟東北觀光推進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沒想到今年3月便發生大災難,東北團至今無人問津。
縱橫遊自4月中起復辦日本團,首團往北海道,至5月中日本各線旅行團全面復辦,即將來臨的暑假,日本線報團人數也相當理想,除了東北七縣。不過袁振寧說,限於航空公司的航班仍未恢復正常,日本線的整體生意額仍遠遜昔日,比起去年同期,縱橫遊地震後已失去了三至五千萬元收入。他們準備試辦東北慶典團,今年8月出發,五天團團費由16,000元減至10,000元,減幅接近四成。
對於香港政府遲遲未放寬對東北四縣的旅遊警示,日本當地官員也百般無奈。岩手縣商工勞動觀光部觀光課主事菊池浩行說,該縣遠在福島核電站250公里以外,食物及空氣安全絕無問題,遺憾是外國人仍覺得不安全。

秋田竿燈祭成為重新帶動旅遊業的希望所在。
資料圖片

遺憾今年櫻花無客賞

其實支援東北復興不僅靠外國遊客,日本國民也有響應。上月初日本黃金周,福島的旅客就比去年上升了一成,青森也錄得200萬旅客。記者過去數天考察東北多個景點,不難遇上當地遊客,但場面仍有點冷清,跟地震前不可同日而語。
為了東北復興,當地政府絞盡腦汁。記者團訪問山形縣期間,該縣觀光經濟交流局主事佐藤陽子向記者派發兩張明信片,上面貼着一朵櫻花押花。她說:「很遺憾地震後沒外國人再來這裏看櫻花,今年的櫻花開得跟去年一樣美,絲毫沒受地震或輻射影響。外國人沒來欣賞,我們就把漂亮的花押成乾花,附在明信片上寄給全世界。」收到明信片的外國人,日後帶着明信片到山形縣旅遊,將會得到小小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