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每年有3,000多人死於中風,是排行第四位的疾病殺手。有患者在20多歲初為人母時突然中風,雖然獲救及康復,但過去30年先後再中風六次,導致左邊身體活動能力大降,連拿起一張照片也乏力,近年更愛上甜食,令體重上升。在醫生建議下,她除了控制飲食外,更服用藥物降低血脂,已三年沒有再中風。記者:林社炳
現年50多歲的曹女士患有風濕性心臟病,曾經歷過七次中風。她表示20多歲誕下第一胎後,在照顧嬰兒時突然感到半身乏力,瞬間昏迷,幸及時送院獲救。
在過去30年內,曹女士先後六次復發,最近一次是三年前。曹女士謂踏入更年期,更愛上吃甜品,體重持續增加,血脂也上升,令再中風危機上升。她後來接受了醫生建議,服用他汀類降血脂藥物,同時控制飲食及攝取糖份,令血脂回復至理想水平,有助避免再中風。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王志強說,本港每年包括中風及復發個案多達18,000宗,當中有3,400人死亡。患者約有80%因「塞血管」導致缺血性中風(ischemicstroke);有20%因「爆血管」造成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stroke)。
中風可導致嚴重殘障
高血壓是引發中風的首要高危因素,但近年研究發現高血脂同樣可無聲無息引致中風。中風就算搶救及時,仍可導致嚴重殘障,一年內有機會隨時復發,五年內復發率更可高達40%。
王說,常見預防再中風方法,除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做手術切除頸動脈內膜、採用血管支架支撐穩定頸動脈,也建議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以穩定血管內膜,預防血管斑塊脫落。
法國狹羅德大學中風治療中心主席PierreAmarenco教授指,研究已證實他汀類藥物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從而減低對血管的破壞,降低中風及再中風的危機。
中風康復者兼新健社主席潘先生批評,現時醫管局不同的聯網用藥指引不一,令部份基層中風病友,只獲分配療效較低的舊一代他汀類藥物,故呼籲醫管局應統一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