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金銀業貿易場負責監管黃金白銀等期貨買賣,角色猶如監管股票證劵的證監會,不過,金銀業貿易場只是一個沒有法定權力的監管機構。
有黃金期貨業內人士指出,證監會有權審核證劵公司的賬目,可徹查證劵公司每個投資者交易的數額等資料,但金銀業貿易場無權審核金銀期貨公司賬目,以及如何釐定黃金價格買賣等資料,監管角色形同虛設。該業內人士稱,警方檢控往往集中於經紀的操守層面,但經紀主要賺取佣金,基本上不會得失顧客,越來越多透過交易蒸發本金的個案,有理由懷疑經紀任職的公司,涉及背後參與欺詐。
政府逃避責任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一直指,黃金買賣毋須向證監會註冊或取得牌照,是由買賣雙方議價作出交易,聲稱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同樣沒有特定的規管。實際上,美國、英國及日本均有相關監管機構。該業內人士指,政府一直逃避責任,只要立法監管,才可將黃金買賣市場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