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今年爆發嚴重電荒,多省被迫實施限電措施,發改委為解決煤電油供應緊張情況,正研究將煤炭進口增值稅由目前17%,下調至11%至13%,並調整港口相關費用,以增加煤炭進口量。然而,券商認為,國內外煤炭價差距大,加上進口煤佔電廠耗煤量偏低,對提高進口煤炭供應幫助不大。
記者︰陳韻妍
受澳洲水災影響,國際煤價自去年底不斷攀升,令國內外煤炭價差一度擴闊至41.6美元(約324港元),內地進口煤炭意欲因此大減,平均價差每增加1美元,隨後一個月的動力煤進口量減少約8萬噸。據內地海關總署統計,內地今年首4個月進口煤炭4347萬噸,按年減少27.2%。
國內外煤炭價差距大
為縮減國內外煤炭價差,內地報章引述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指,在電力供應緊張情況下,下調增值率可減輕倚賴進口電煤的發電企業成本,相信對緩解沿海地區煤炭供應有一定作用。
儘管下調煤炭進口增值稅可減電企發電成本,惟券商認為措施作用不大。國泰君安指,去年下半年起,華東沿海電廠對進口煤依賴提高,故今年初進口量減少是導致華東電煤供應緊張乃至電荒主因,倘煤炭進口增值稅降至11%,動力煤每月進口量可增加70萬噸,佔目前進口量37.8%,惟僅佔電力行業4月煤炭消耗量0.4%,因此下調增值稅對紓緩沿海地區動力煤緊張情況有正面作用,但實質幫助不大。
華東進口減 爆電荒
東北證券分析師王師認為,今年首4個月煤炭進口月均價為每噸110美元,月均進口1086.8萬噸,倘煤炭進口增值稅由17%,下調至11%至13%,內地煤企進口煤炭成本每噸降43元(人民幣.下同)及28.6元,降幅不明顯,加上國內外煤炭價差仍大,故電廠進口煤炭意欲不強,因此稅率減免能大幅提高煤炭進口量的可能性不大,惟有助提高煤炭進口積極性。
不過,隨着國內煤炭價格近月不斷走高,國內外價差已明顯縮窄,截至5月底止,廣州港的價差已降至15.5美元,較高峯回落62.9%,估計6月及7月進口會逐步回復正常,加上下調增值稅有助刺激進口,業界相信,煤炭供應緊張仍有望得到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