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直擊乾涸鄱陽湖「天開眼」一幕及時雨 漁民淚水相迎

《蘋果》直擊乾涸鄱陽湖「天開眼」一幕
及時雨 漁民淚水相迎

【本報訊】「下雨囉!下雨囉!老天爺終於開眼了!」在江西的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漁民張保平和張業奐,站在乾裂的湖底,敞開雙手,仰天大喊。滂沱大雨、夾雜着漁民喜極而泣的淚水,冲刷着這一片早已乾涸的大地。
記者:林熊 司徒韋桐

連日來穿越華中三省,《蘋果》記者直擊飽受旱災而乾涸的湖南洞庭洞、湖北洪湖、江西鄱陽湖,沿途所見一幕幕慘不忍睹景象。其中,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的「八百里洞庭」大部份已變成了草地、公路和牧場;至於中國最大淡水湖的鄱陽湖,4,000多平方公里面積,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仍有水;被稱為魚米之鄉的洪湖,乾涸的湖底,只剩下遍地魚屍和一艘艘經已霉爛的漁船。

漁民張保平(左)及張業奐(右)敞開雙手迎接鄱陽湖大旱後第一場雨。

《現在》
現已乾涸的鄱陽湖,漁船都擱在湖底。

《往昔》
鄱陽湖昔日水天一色,船隻穿梭湖上。

「有水就有飯吃啦」

上周六,世代在星子縣鄱陽湖邊捕魚的張保平(32歲)及村中兄弟張業奐(54歲),從堤岸跑到湖邊向天大喊:「老天爺開眼啦,下雨囉!」他們張開雙手,迎接旱災後的第一場雨,兩人眼泛淚光,在雨中激動大叫。
張保平說,自今年2月乾旱以來,村民用盡各種方法向天求雨,「拜老王爺廟,又求觀音,又跪祖先;今天終於求來了第一場雨」。張業奐跑到乾裂的湖底大叫:「下個十天八天湖就有水囉,船能動就有飯吃啦!」
家有7歲女兒和8個月大兒子的張保平說,一家四口都靠鄱陽湖食飯,旱災前每月可從湖中撈到4,000多(人民幣,下同)元魚穫,但自今年2月起就分文不進,他惟有用自家的小漁船幫挖沙工人擺渡,每天賺30多元生活費。他說:「如果再不下大雨,就去廣東打工。」
張業奐則說:「讓湖底漲水至一米深就好,如果下太多雨水,其他農田會淹水,農民也要遭殃。」多麼善良的漁民,在自己受災時還會擔心別人。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統計,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旱災主要影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及江蘇五省,受旱耕地逾億畝,但由於災區不是小麥產區,因此對夏糧豐收影響不大。

昔日湖面八百里的洞庭湖,現在湖底龜裂。

洞庭湖乾旱,牛隻走到湖底吃草。

走訪三湖慘不忍睹

記者走訪洞庭湖、洪湖及鄱陽湖,只見漁船都擱在湖底,部份漁船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已霉爛,湖底漂蕩死魚及乾死貝殼臭味。記者發現是次旱災打擊最大的,是靠湖養魚的漁民,他們飼養的魚、蝦、蟹全因大旱死光,不但血本無歸,大部份漁戶都要背上巨額債項,主要原因是前年雪災、去年洪災,漁民相信今年會是一個好景年,所以大舉借債投資養殖業,不料竟遇上大旱。
湖南洞庭湖絕大部份湖底已長滿蘆葦及綠草,偌大的湖底變成村民的牧場,貪方便的村民乾脆在湖底駕電單車。28歲打魚維生的孫國強說,所有家當財產都在一條十多米長的木船上,但因湖乾見底,不得不放棄捕魚,改為替人撈河螺餵鱔魚幫補生計。他說:「現在都是借錢買米買菜,湖再不長水,就到外地打工。」
有魚米之鄉的湖北洪湖,全湖幾乎全部見底。48歲漁民潘家華一家十二口被迫搬上岸暫居安置點;今年初,她投放的十多萬蝦苗因湖水乾旱全部死亡,她哭稱:「希望快點下大雨,再投放蝦苗,要不然今年沒法過了。」
作為中國最大淡水湖的鄱陽湖,乾旱程度更是歷史罕見,往年湖水面積達4,000多平方公里,現時不足400平方公里。漁民張保平表示,村中80多歲的老人都未見過如此乾旱。

漁民仍守着船,只是水上進餐變成陸上開飯。

不悉三峽工程影響

對於旱災,三大湖的漁民都不知道與三峽工程有關,他們認為旱災是天意,不是人禍;小部份漁民則知道只要三峽開閘放水,湖就不會乾。對於三峽為何不早放水,他們甚至說:「現在這世道,不給錢能放水給你嗎?」據悉,三峽水庫為保證旱季有充足水源發電而不開閘放水,但在雨季為了水庫安全則開閘洩洪,結果長江中下游在旱季更旱,雨季就受洪澇。
本月4日,華南開始迎來大暴雨,但這場暴雨對解決三大湖的乾旱暫未起到很大作用,卻對部份地區的農田及城鎮造成了洪澇,形成了華南部份地區一邊受旱、一邊受洪災夾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