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建首個水力發電機供電屯門濾水廠 減二氧化碳排放

港建首個水力發電機
供電屯門濾水廠 減二氧化碳排放

【本報訊】福島核事故讓世界再度關注潔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太陽能、風力、水力發電的可行性勢將成為研究重點。水務署最近展開全港首個水力發電計劃,最快明年底在屯門濾水廠建成全港首個水力渦輪發電機組,預計整項計劃最終可提供360千瓦發電功率,全部產生的電力會用於屯門濾水廠內,每年至少減少排放2,030噸二氧化碳。
記者:梁德倫

水務署去年引入水力渦輪發電機作為試驗。計劃將分兩期,選址屯門濾水廠安裝兩台發電功率各為180千瓦的水力渦輪發電機組。首階段會建設發電機房、供電設施和一台渦輪發電機組,預料需約1400萬元,現已完成招標程序,工程最快明年底完成,首階段暫定可提供180千瓦發電功率,即可同時應付180部一匹冷氣機啟動。

發電功率達360千瓦

署方會待其運作一段日子後作出檢討,然後展開第二階段工程,加裝多一台渦輪發電機,約需600萬元,整項計劃回本期約為13年。
今次計劃選址於屯門濾水廠,源於該廠的水源是由大欖涌水塘經一條7,000米長的輸水管供應,但大欖涌水塘的庫面水位為60.96米,而屯門濾水廠的入水水位則為20米。由於兩者水位有高低差別,產生的水壓必須消除,故一般減壓方法是在濾水廠入水處加裝折流牆承受高流速撞擊,好處是成本較輕,但需要定時維修。
水務署稱,近年已可控制水塘的水位維持在一定水平,另屯門濾水廠供應用水量亦趨穩定,故決定引入今次水力發電計劃,可減水壓之餘亦符合環保概念。當局估計整項工程完成後,總發電功率達360千瓦,會用於濾水廠內,減少從電力公司輸入電力,每年可減少傳統發電290萬千瓦,二氧化碳每年則減少排放2,030噸。

沙田濾水廠或裝設

大型水力渦輪發電機首次在港應用,水務署表示,發電機組的安裝和運行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影響供水,發電機組的設計亦要符合電力公司的聯網需求;再者可供建築的工地較狹小,使到發電機廠房的設計需要詳細審度。
除了屯門濾水廠外,有類似的剩餘水壓可供發電的水務設施在港並不多,水務署正研究下一步於沙田濾水廠重置計劃中加入水力發電裝置,以便利用來自萬宜水庫的輸水的剩餘水壓,但一切要待屯門濾水廠的效果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