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博客文章,題目是:《從一張封面看今日清華》,作者署名吳非。所指封面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特刊》:一間有拱門的大屋,由許多人的照片堆成。頂端是胡錦濤,左右是吳邦國、朱鎔基,其他人像看不清楚。博文作者說,他的「第一時間的反應,認為是偽造的。……怎麼可能設計出這種缺乏教育倫理的封面來呢?在這個封面上的最顯眼處,找不到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和葉企孫,也找不到長校時間最長的梅貽琦。我的懷疑是錯的,有位參加清華校慶的學生告訴我:那刊物封面是真的。」「於是我無話可說。梅貽琦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梅校長時代,大師雲集清華。孰知今日,大師零落,大官成了大學大樓的屋頂!」
博文被內地網民爭貼,並引起討論。有的說,「封面極好地詮釋了什麼叫等級森嚴」。這封面「並不按國際慣例以進校先後順序或學術成就排列校友頭像,居頂的領袖很清晰,下面的學者依次模糊,……胡適置於一處陰影中,陳寅恪也顯得很渺小……。總之,這不是一張校友圖,是人事幹部組織圖。」
吳非的本名叫王棟生,南京中學教師。幾年前他出了一本書《不跪着教書》,書中有一句話:「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吳非又說,北大清華兩校「從1957年一直到文革,可謂血債累累」。沒有說錯,確是逼死很多人。文革時的極左打手「梁效」,就是「兩校」的諧音。清華百年以校友中的黨領導標榜,果然實至名歸,它應屬黨校清華分校,但哪裏是大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