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前幾日筆者憂心如焚,既怕華叔往生後支聯會手法生疏,又怕「公投」積怨者不屑「遺志」說甘當宅男,更怕的是,目睹環球諸國坐視中共加碼暴虐,獨力支撐的港人難免心淡─老美都拿他冇符,年年這老一套有用嗎?真怕今年燭海退潮。
當晚八時許,大會尚未開始,一女司儀粵、國語「麗音」呼喚:「請八九六四後出生的朋友舉起蠟燭!」嘩─驚嘆聲掌聲驟起:燭海靜波中橫空出世,霎時升起了千百塊晶光版圖,少說雄踞半璧「海域」。如果再加上當時尚屬幼童的八○後,三十歲以下秉燭者分明佔了六七成哪!
身邊皓首長者欠起身掃視,坐下時淚眼飽含欣慰。相信他的記憶和我一樣,直到三四年前,國殤日聚首維園的,十之八九都是默然垂淚的中老年人。雖然也常搞點薪火相傳儀式,但僅屬台上的一抹風景,台下卻是暮色依舊。不由人不生出一層焦慮:維園燭光究竟還能亮多久?
「一僕二主」成為推手
年輕的歲月,生活多姿多彩,興趣千奇百怪,沉重又沉悶的政治,實難吸引年輕人的青睞。至於家庭影響,相信多數家長和筆者一樣羞慚,有幾個子女聽得進父母「說教」:又來了又來了,又憶苦思甜了……所以香港青年正義覺醒的功勞,我們實不敢冒領,因為,把他們「推」進維園的推手,其實是「一僕二主」鐵三角。
僕者,特區政府。其第一個主子是金鑾殿聖主,第二個主子本港壟斷財團。六四的概念,經主僕刻意淡化加之年代久遠,在港青心中漸已模糊。但回歸之後,財團大鱷越來越篤信共產黨早成資產黨,且為世間最腐敗的極權資產黨,遂與之建立了日趨牢固的利益關係網。從此有恃無恐逐年加劇終極壟斷,敲骨吸髓殘酷盤剝,GDP增近四成,富豪榜排名年年提前,但打工仔薪酬扣除通脹後不增反減,初初踏上社會的青年人,更是一職難求、薪如雞肋、耗一生之力難置一斗室。
青年覺醒 民主有希望
「不問政治」的青年苦苦掙扎求生之際,忽見胡總舵不親蒼生親超人,又聽唐英年痛罵港青護超人,恍然大悟自身的一切苦難,均緣自這緊密勾結的鐵三角。
想深一層,不僅明白了六四英靈的苦心和偉大,同時識破了有人曲解「政治」定義,力圖將其與港青隔離的陰謀。他們疾呼:政治政治,眾人之事,我們豈能置身事外?
面對全球最強獨裁政權發出怒吼,四十萬人的澳門,二百人;二千三百萬人的台灣,七百人;六百七十萬人的香港,不包括被警方阻攔場外的,十五萬人!三年前還只是四萬八,但前年十五萬,去年十五萬,今年超逾十五萬!因為香港青年覺醒了,維園燭海濤濤後浪擁前浪。
誰擁有青年誰就擁有希望,香港民主有希望!
凝緣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