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環球的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如果繼續加大,為應對滯脹局面,可能被迫進入加息通道。他提出警告指,這極有可能導致流動性過剩的局面發生逆轉,使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暴露出來,進而拖累實體經濟復蘇,並再次對全球金融體系造成衝擊。
記者:周燕芬
他接受《學習時報》訪問,指環球經濟復蘇的內生動力明顯不足,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負溢出效應凸顯,例如大量流動性流入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經濟體逐利,推高了資產泡沫。此外流動性氾濫加大了通脹的壓力。
目前,歐洲、美國的通脹率已較此前低點上升了一倍左右,發展中國家也普遍面臨輸入型通脹壓力。
中金籲擴投資渠道
中國統計局將於下周二(14日)公佈5月份通脹(CPI)數據,料續創新高,據路透社統計,料通脹率按年上升5.4%,較4月的5.3%為高,追平3月創下32個月高位;而預測區間由5.1%至5.7%不等。商務部數據顯示,5月下旬開始,食用農產品價格已小幅上漲。加上近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後出現旱情、洪澇及缺電,令通脹預期更趨複雜。
中金報告則建議,中央政府需要採取全面措施處理通脹和地產泡沫問題,包括收緊貨幣政策及作結構性改革。例如建設保障房增加房屋供應,降低地價;擴闊投資渠道,尤其是海外私人投資,有利分流內地高儲蓄情況,減少對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需求。
德銀:內地CPI本月見頂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預期,CPI於6月份會見頂,在6%左右,到年底大幅下降到4%左右。恒生報告指出,由於食品、住房及進口貨物價格持續上升以及工資上漲,通脹料於第2季進一步上升,然後在今年下半年逐漸下降。維持全年通脹約4.5%的預測。他預期央行將會再加息兩次,及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兩次。
除通脹之外,劉明康表示,中國宏觀經濟持續增長仍然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消費需求走軟值得關注;企業效益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以及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上漲;節能減排出現反覆勢頭。
另一方面,調控政策已經取得積極成效,宏觀調控並沒有讓消費熱點消失,而是讓消費熱點科學轉移。例如公租房、廉租房搞起來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有了保障以後,家庭增加的收入(工資、社會福利)就會用於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