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IMF總裁卡恩涉嫌於紐約性侵犯被捕。翻查歐債危機資料,就知卡恩去年周旋德、法、意和其他歐豬國家之間,就援助條件取得共識,暫緩了歐債危機,堪稱功臣。
兩星期前本欄提到,於歐債再泛漣漪之際,美國財長蓋特納竟呼籲盡早換IMF總裁,當時就認為情況並不尋常,一是美國對歐債衝擊已充份準備;二是另有內情。對內情絲毫不知的筆者,自然傾向相信前者。
傳美淘空黃金庫存
不過近期歐洲傳媒就爆出內情。據《歐盟時報》(TheEuropeanUnionTimes)報道,俄羅斯總理普京於聯邦國家安全局報告中提到,卡恩被捕是因為美國無法交出承諾出售予IMF的191.3噸黃金。這些黃金是當年承諾成立「特別提款權」(SDRs)資金池所需,事件令人懷疑美國的黃金庫存已淘空賣掉以壓抑金價。據報道,美國中情局曾知會卡恩,有證據證明美國政府持有的黃金已經「失蹤」。卡恩心知不妙,於是立即逃離紐約,但途中被美國特工以性侵犯之名拘捕。
傳聞孰真孰假,筆者無從猜測。假如屬實,對紙幣制度運作未必會有改變,但黃金仍是各國最終儲備貨幣,對美元之信心,始終有心理影響。
陳建良
資深基金經理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