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內地遊行 今朝來港訴心聲「學生的血不會白流」

22年前內地遊行 今朝來港訴心聲
「學生的血不會白流」

【本報訊】這一晚,他等了22年。89年6月11日,中共血腥屠城後一星期,他跟隨逾萬人在武漢遊行,悼念六四的死難者。那年他剛大學畢業,青絲晃眼變白髮,但無悔當初,「學生的血不會白流」。他感謝香港,讓他22年後仍再次悼念當年為自由、爭民主而犧牲的學生,「我們這一代注定要承受心靈的痛苦,或許能因此而變得偉大」。記者:王家文、雷子樂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說今年參加六四集會的內地人特別多,專程從武漢來港的李先生是其中一人,他昨晚抱恙出席六四燭光集會,「早就想過來,我也是那一年畢業的」。傍晚6時許,他幽幽的一個人坐在維園中間,低着頭看大會場刊,手裏還拿着一些六四單張,「從地鐵出來就很感動,看到那些很小、很年輕的香港人,為這個事情很投入,我覺得很……」每當他心裏激動的時候,就說不出話來。
89年武漢長江大橋經常有數萬學生靜坐,李先生是其中一人,那年他大學畢業,跟隨師生、市民一起遊行爭民主、反貪腐,每走一步都為建設民主中國,「那時候你迴避不了,你必須跟着」,但沒想到中共血洗天安門,一星期後他冒死再上街悼念死難者,「那是最後一次大規模遊行」。

六四未平反,內地人權問題惡化,集會上也出現釋放艾未未的訴求。

逾15萬點燭光照亮維園,燃亮中國。司徒世華攝

民主女神像再次豎立維園球場,與市民一起悼六四。成啟聰攝

悼念冊上「感謝香港」

每年六四,李先生都會記住這一天,「這一天是不可能過去的」。他說六四後內地有很多批評,指天安門運動中斷了當時的民主進程,他絕不同意,「學生的血不會白流,我們所做的事情一定有影響,可能不在當下,但絕對會有影響」。他說六四不應是「平反」,「這是一個是非問題,不是非要官方有一個確認的說法,因為歷史會記得」。
能夠出席燭光集會,李先生特別在一個悼念冊寫上「感謝香港」,「雖然我們死了很多人,但是在中國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地方去敬拜這些死去的人」。他相信六四集會終有一天在內地實現,但不是他們這一代人,他套用《河殤》裏的一句話:「我們這一代注定要承受心靈的痛苦,或許能因此而變得偉大」。

平反六四的燭光,每年昨天都在維園薪火相傳。劉耀輝攝

來港參加燭光集會的余先生稱,內地人民現時沒有選舉權,整個國家跟牢獄無分別。林俊謙攝

參加燭光集會因愛國

近年六四集會,不少內地人主動來港薪火相傳。對廣州人Neo來說,六四集會的意義不在人數多寡,「是讓更多內地人能真正理解這事情的來龍去脈」。去年六四,他自製T恤悼念,「12345789」和「12356789」,兩組數字剛缺了6和4,他深信:「有一天大陸有更多的人,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紀念」。
專程從東北來港的內地商人隋先生表示,昨日是首次參加六四集會,即晚會飛返內地,「我參加燭光集會,是因為我特別愛國,但祖國不愛我,我希望祖國可以跟香港一樣,學到香港的法治」。連續第三年出席晚會的廣州人余先生說,不擔心返回內地時會有麻煩,「內地人民現時無選舉權,廣州本身就是一座監獄,坐牢與否根本分別不大」。
90後廣州青年小思坦言,昨途經深圳關口時也發現保安較平日嚴密,擔心參加六四集會後,返回內地時會有麻煩,但她仍堅持往後每年來港悼念六四。「我怕,但是如果不經歷,我就沒有機會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