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借貸和削減赤字,看似背道而馳,卻同時出現於美國。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日前否決上調聯邦政策債務上限的議案。
反映信貸風險的信貸違約掉期(CreditDefaultSwap,簡稱CDS),更大幅急升。上星期,美國5年期國債信貸違約掉期息差升至約50點子,相當於每1億元國債,違約保險成本為30萬元(100點子相當於1厘)。CDS是一種保險產品,投資者可把風險轉嫁,若出現違約事件,承保人須向投保人賠償,有關全球各國主權以及主要金融機構信貸違約掉期息差資料,可上網查看(www.cmavision.com/market-data)。
評級機構穆迪隨即表示,若美國在法定債務上限議題上,兩極化情況未能在未來數個星期內改善,不但會構成短暫違約風險,更可能把美國現時「Aaa」,即最高主權信貸評級,放入負面觀察名單,並有「降級」風險。然而,即使調高現時14.3萬億美元的法定債務上限,違約風險得以消除,能夠保住「Aaa」,但評級前景仍取決於減赤談判的結果。
標準普爾早於4月中宣佈,把美國主權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為1989年以來第一次。若果民主、共和兩黨在8月2日前仍未能達成共識,美國國庫債券有可能出現技術性違約風險。自2001年以來,美國政府曾上調債務上限近10次。
只是嚇一嚇 股市震一震
那麼,美國國債真的會違約嗎?筆者的答案是絕對的否定。首先,不論是民主黨抑或共和黨,絕對明白一旦美國國債違約,不但會引發資金逃亡潮,更甚的是影響以美債作為抵押品的回購市場。
共和黨雖然會在上述議題上,爭取最大的政治籌碼,惟基於美國整體利益考慮,兩黨最終達致共識,是可期待的必然結果。不過嚇一嚇,股市亦會震一震,但未至於散一散。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