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刷牙,牙蟲今晚就去搵你……」現在的小朋友不再活在牙蟲的陰影下,但護齒一樣不能掉以輕心。不要以為乳齒蛀爛了好快便會有恒齒替代,若牙齦受到感染,恒齒的生長一樣會受影響。所以口腔護理,應由BB開始。
記者:蔡慧敏
攝影:陳陶鈞
Model:Zenith
未有牙就要護齒?
以為牙蟲村被殲滅了,便無後顧之憂?港大牙醫學院在2009年的調查發現,700名來自7間幼稚園、介乎4-6歲的小朋友,有58%有蛀牙,平均超過兩隻,當中九成沒有治理。家長以為乳齒使用期短暫,便掉以輕心。實情是乳齒病入膏肓,恒齒亦冇運行!牙科醫生吳子傑表示,乳齒蛀得太深、牙齦受到感染甚至生瘡,便會影響恒齒生長。「若乳齒太早脫落,恒齒亦會歪斜、走位。」若因此要箍牙,實在是勞民傷財。但小朋友刷牙往往沒耐性、不夠乾淨;撬開他們把口,又慘過劏豬。所以由初生時便要開始習慣「刷牙」:「BB食奶後,可以用紗布捲着手指,濕水,抹一抹牙肉。」口腔習慣了「被騷擾」,日後刷牙自然較容易。到6、7個月開始出牙,便要集中抹牙。每次進食後亦應喝一口清水。到了歲半至兩歲,便要正式開始刷牙。「要小朋友刷牙通常唔制,但他看見你刷,自然會搶住刷。」要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家長以堅定的態度去執行。細路的選擇權,僅限於選擇牙刷、漱口杯的公仔圖案,而不是「刷唔刷」。但小朋友手部的小肌肉未完全發育,在7歲前自行刷牙的效果一般欠佳,家長應該在事後補刷:「補刷的動作要快,用電動牙刷會較好。」但小朋友不宜自行使用電動牙刷,因為不懂控制力度,便可能刷損牙肉;對刷牙的動作和步驟未有概念,以為把牙刷放在嘴裏「篤篤」便完事,亦不恰當。「個人覺得大人亦應該使用手動牙刷,手感控制會更好。」電動牙刷的發明原本是方便孤兒院的修女,一次幫幾十個小孩刷牙而設的。
多氟未必佳
到小朋友懂得吐水時,便可以開始用牙膏。為免誤吞,兒童牙膏含氟量較低。若吞食過多氟化物,牙齒便會出現白斑。吳子傑稱,曾有一段時期香港自來水的含氟量過高,導致很多人的牙都又灰又黃。而吞下氟化物對牙齒沒有幫助,刷牙時牙齒在牙膏「浸泡」,便能吸收。當確保小孩懂漱口時就可以轉用大人牙膏。BB一般視奶嘴和手指如命,啜啜便有安全感。但到了兩歲半仍經常含着奶嘴,吸啜的動作會造成哨牙。而啜指又比奶嘴更壞,除了因為手仔周圍摸,惹菌易病,戒啜指亦比戒奶嘴容易:「塗些苦瓜汁便不會再啜。」
密密食易爛牙
進食後口腔呈酸性,要靠口水來中和。酸鹼度回復至安全水平約需兩小時,視乎口水是否多過茶。但BB習慣密餐小食,牙仔其實很危險。到幼稚園以後,便要減少進食次數,正餐之間不宜吃零食。飯後吃粒糖問題不大,但間中吃一粒便有問題,大人亦然。有說進食後45分鐘不宜刷牙,因為琺瑯質在酸性中變得軟弱,即時刷牙會容易磨蝕。吳子傑表示除非吃過勁酸的食物和飲品,例如紅酒、運動飲料和薑醋之類,否則問題不大。
shoplist:
(a)Philips26199663
(b)mothercare26270035
(c)Candies 2354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