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年過去了,歲月蒼蒼,多少燭光敵不過歲月消磨、蠶食、淹沒;從而悄然無聲熄滅。但維園六四燭光並沒從此暗淡失色,近年四面八方的年輕燭光密密湧進維園,填補老去燭光的空白,今年維園六四燭光越顯澄明亮麗;台上台下逼人朝氣來得沸沸揚揚……
儘管有人說廿多年來的燭光集會變得有如「掃墓」儀式,例行公事,了無新意。但請別忘記,這片燭光能在中國領土絕無間斷地延續了廿多年,已彰顯古今一頁異數歷史,當中每一點燭光代表着一份記憶、一份公義、一份和平、一份良知,以及一份堅持……
國民教育由燭光開始
別少覷一點微弱燭光也可銳如匕首,廿多年來都刺痛獨裁暴政及其一眾助紂為虐者的神經中樞!可以想像,六四之夜,多少心虛者不敢正視維園燭光畫面;甚至怯於六四兩個數字!
儘管經濟崛起,貴為當今美國最大「債主」的中共政府,每年六四前後都歇斯底里得有如神經病人,完全喪失了自信和安全感。任憑如何財大氣粗的暴發戶可以買起香港的天價樓盤,但人民良知就不是人民幣可以買起來的!
特區千方百計提出「國民教育」意圖籠絡年輕一代的身份認同感─國民教育第一課就由維園燭光下開始最能立竿見影,讓年輕人認識甚麼才是正確的愛國觀念及公民責任。
民主進程中亮麗標誌
廿二年來,從青年到中年,從中年到壯年、老年至暮年。台上台下多少人與如華叔一樣漸漸成為過去式,筆者一代將也難免步其後塵,但六四寃案一天未平反,燭光仍要在維園傳承延續,因而燭光也必須發芽開花日漸年輕化。
六四燭光已成為中國特區一道人文風景,也是民主進程中一座亮麗icon(標誌)。
今年六四維園燭光首次沒有華叔,大會司儀呼籲八九年六四後出生的年輕一代舉起手上燭光;場內大半燭光隨即亮得高高昂昂─今年燭光份外young(年輕)!
妙玲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