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今年4月宣佈「落閘」,停收非本地孕婦產科預約,食物及衞生局也要求香港婦產科學院訂立指引,篩選高危孕婦。但指引未出已有港人稱,其內地妻子因懷有三胞胎,被本港私家醫院拒絕預約。私家醫院聯會承認,各私院已取得共識停收高危孕婦,以減輕公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服務的壓力。
私院不收高危孕婦
港人司徒先生表示,其內地妻子今年4月懷孕,經本港一名婦科醫生檢查,確認懷有三胞胎,獲醫生發出懷孕證明書,預產期為今年12月。司徒先生欣喜之際,卻遇上醫管局宣佈停收內地孕婦,遂轉向本港私家醫院登記排期分娩,其中一間私院安排他太太接受檢查,但院方醫生獲悉是三胞胎即拒絕預約分娩。
司徒先生昨日形容,本港私院已淪為內地人來港產子的「期貨市場」。他稱,在私院看見協助內地人來港產子的中介公司,中介人不停打電話,索價最少15萬元,孕婦越急於來港產子,中介人索價越高。據他了解,不少內地富戶人家來港產子,讓兒子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後便回內地居住。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劉國霖表示,各私院已達共識,停止接收高危的非本地孕婦,包括懷多胞胎者,以減輕公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壓力,「比較危險嘅(孕婦),我哋認為應該留喺居住地點生,唔好走來走去」。但他強調每間私院落實此措施的細節不同,又不肯透露哪些私院已落實。
「關懷香港」召集人郭家麒批評,醫管局不應一刀切剝奪港人內地妻子來港產子的權利,特別是三胞胎個案極可能早產,寶寶出生後極可能須長期深切護理,他認為私營醫院或因風險較大而將司徒太太拒諸門外。他明日將陪同司徒先生向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遞交請願信,要求檢討公私營產科服務,保障港人高風險內地妻子得到分娩床位。
醫管局回應指,公院服務是以持有香港身份證的本地居民為服務對象,與求診人配偶或家屬的居留身份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