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肅考慮要不要專程去臺灣故宮看《富春山居圖》重逢展。為甚麼要那麼嚴肅呢,因為總覺得有點在趕潮流看噱頭,專門去一次,是看畫還是參與一段兩岸山水合璧重逢的傳奇呢?如果成行,最想看的可能不是黃公望的心血,而是看一幅心血如何被誤解。
話說眼高手癢的乾隆,當年收到兩套山居圖,錯判其中一套的《子明卷》為《無用師卷》,錯了就錯了,連國際拍賣會都試過把贋品當真品,也不外乎以銀兩解決。但皇帝就是皇帝,而且是大清國力最鼎盛時期的皇帝,他愛新覺羅弘曆有財又自認有才,心紅起來,才輕佻傲慢地做出在偽品上寫頌語在真跡上塗罪狀的蠢事。
所以,先得找到刊有名為《子明卷》的畫冊細看,再對比山居圖另一半真跡《無用師卷》,然後要主力研究乾隆題在真跡上數落罪狀那段鴻文。這樣不但可以學習辨真偽明是非。
此一寃案,要待到乾隆兒子嘉慶執政後,才在專業書畫家鑑證下得到平反。乾隆朝就真的沒一個人有足夠的眼光,指出那著名假畫《子明卷》方是偽作?在真蹟面前說偽語,是專權帝國的土特產。兒子掌權後才有膽有力揭開他老子犯過的錯,也是封建時代應有之義。事實上,乾隆禪位予嘉慶後四年,還捨不得真正放權,要待大行以後,嘉慶才敢收拾和珅。為一件藝術品平反嘛,當然要得等到老祖宗輩仙遊之後才方便下手。
《富春山居圖》無知無覺,等一個朝代就等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