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以「復建居屋,何必呢?」為題,認為置業是投資行為,投資者應對個人投資行為負責,政府不應出手。文章刊登後,即時收到不少讀者電郵,贊成及反對筆者論點的朋友各佔一半,其中不贊成筆者觀點的朋友,所持論點如下:
內地客資金非用不完
其中一位讀者指出,現時香港樓宇大部份買家都是大陸同胞,即使政府推出更多土地,讓發展商興建更多樓宇,最後都給大陸同胞買去,香港人只有盲目地等待。所以讀者建議,限制大陸同胞買樓,只准他們購買一、二千萬元以上的豪宅,將中細價樓保留給港人。
另一位讀者則認為,復建居屋有其必要性,原因是,沒有人能預測樓市起跌,但政府有責任在現時投機味濃、風險極高的瘋癲樓市以外,提供另一個相對穩定的居屋市場。
對於這些寶貴意見,筆者有幾點想提出。首先,讀者提到現時香港樓市的買家,幾乎盡是內地人,推出再多土地、興建再多房屋,香港人仍不夠內地人爭。這點是由於讀者作出錯誤的假設,認為內地人總有用不完的資金,情況就像20年前,人們擔心日本會買下整個世界一樣。事實是,內地的流動性亦會收緊,最近不是有報道指,溫州人都要借貴利嗎?
還有,樓市有周期起跌,很多人認為香港樓市因有大陸人搶購,故可以抗「地心吸力」,只升不跌。這不正是把內地人都當作儍瓜,但筆者相信他們應不致這麼愚昧吧!每當樓市有泡沫,人們總是說:「這一次不同……」可惜,歷史告訴我們,一切都有循環。
雖然,近日支持復建居屋的聲音備受關注,但政府及政客選擇立場時宜謹慎,因為顯然有另一半沉默的人士,不同意復建居屋。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