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再談「被國家拋棄的人」 - 楊照

楊照:再談「被國家拋棄的人」 - 楊照

殷海光是個勇敢的人。五○年代,台灣在一片威權籠罩之下,絕大部份的人噤聲不語,殷海光以他清楚的邏輯頭腦,乾淨明快的文筆,在《自由中國》上寫直言批評當道的社論。
負責《自由中國》的雷震先生後來卻說:是殷海光不妥協的態度,催逼着他和整個雜誌走上和國民黨愈形水火的道路。殷海光的道理使得雜誌社的同事們無法抱持騎牆模稜的態度,必須在是非之間做出明確選擇來。

《自由中國》選擇了建立自由主義價值,反對威權獨裁,因為這樣,在一九六○年被蔣介石下令關閉,雷震因而下獄,殷海光也受到軟禁迫害。但也因為這樣,在台灣留下了寶貴的自由主義記憶,後來得以壯大為改變歷史、終結威權的民主運動。
殷海光的妻子夏君璐也是個勇敢的人。她十七歲那年第一次見到殷海光,就愛上了殷海光,而且不顧當時社會風氣之保守,主動寫信追求殷海光。殷海光寫得罪當道的文章,門口隨時有特務站崗,一直到殷海光被迫離開台大哲學系,夏君璐都一直在身邊提供堅決的支持,和無微不至的照顧。
甚至連殷海光得了胃癌,動手術切除了三分之二個胃,醫生宣告他祇剩下幾個月的生命,夏君璐心裏都祇有一個念頭:「我要救他,我一定要救他!」
可是這麼堅強勇敢的夏君璐,卻也有幾乎崩潰的時候。不是在殷海光去世時,不是在國民黨持續刁難不讓她離開台灣時,不是在她必須將女兒留在台灣才能隻身赴美時,而是在她已經到了美國,知道了留在大陸的家人,文革中飽受批鬥,甚至因而喪失生命。她不能理解,為甚麼到台灣的被迫害如此受苦,留在大陸的也一樣如此被迫害受苦?
做為一個虔信的基督徒,夏君璐當時卻恨上帝。她相信恨上帝是要下地獄的,而她就是要下地獄,她要到地獄裏等着看着,看到那些迫害人的人,在地獄裏受到懲罰。
她寧可自己領受在地獄裏的懲罰痛苦,都要親眼目睹這些人罪有應得,這是多麼強烈的恨意啊!
聽夏君璐談這段往事,令我想起劉紹銘曾經寫過的一段話:我們讀過許多關於漢奸的故事與論述,漢奸,是背棄國家的人,但是還有那些被國家背棄的人呢?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講述他們的故事?
和背棄國家的漢奸相比,因為各種理由被國家背棄的人,其實人數更多,多上幾倍、幾十倍,祇聽到國家譴責那些背棄國家的人,卻看不到更多被國家背棄的人,我們當然不可能理解國家的全貌,也無從清醒地評估國家的功過。
我們可以慶幸今天自己不必受那樣的迫害煎熬,但我們畢竟不能遺忘掉國家曾經如此對待它的子民,因而對於國家、尤其是要求人民效忠的國家,抱持着戒慎小心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