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買新機花約1800億 機管局:「建千億跑道不會大花筒」

國泰買新機花約1800億 機管局:
「建千億跑道不會大花筒」

【本報訊】機場管理局或耗資逾1,300億元興建第三條跑道,行政總裁許漢忠表示,若然落實,會嚴謹控制成本開支,確保不會「大花筒」。國泰表明全力支持興建第三條跑道,指千多億元成本與國泰買新飛機所用的約1,800億元相比,已不算高。
記者:梁德倫

許漢忠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建議方案的造價屬初步估算,未來可能有變化,現階段最重要是諮詢公眾意見。他說,若建第三跑道,可以用者自付、自行融資或政府注資等方式集資,但須與政府商討。他承認若落實興建第三跑道經環評後可能牽涉更多費用,但強調新跑道一定會為香港帶來長遠利益。
對於外界批評造價太貴及浪費,許漢忠強調,機管局財政穩健,每年有70億至90億元融資能力,局方會嚴謹控制成本開支,確保不會「大花筒」。

許漢忠強調,機管局會嚴謹控制成本開支,確保興建第三條跑道不會「大花筒」。資料圖片

「失樞紐地位難收復失地」

許漢忠說,現時有逼切需要繼續發展機場,因為數據顯示機場將於數年內達致飽和,而建第三跑道已顧及環保,填海會參考日本羽田機場第四條跑道,採深層水泥灌合方式,令底層淤泥凝固,減少對周邊水質的影響,這個方法亦令預計成本增加約90億元。
國泰航空日前已率先表態支持興建第三跑道,行政總裁史樂山昨日會見記者時表示,集團購置飛機的投資達1,800億元,較興建新跑道更貴,故他不認為建跑道成本過高。他續說,目前跑道升降容量已近爆滿,若只提升現有兩條跑道的容量,2020年會再次飽和,香港只會蒙受經濟損失。
史樂山認為,香港今日能成功維持金融、貿易、旅遊及專業服務中心的領先地位,機場發展功不可抹,若錯失今次時機,機場最終達致飽和,香港將失去國際空運樞紐的地位,往後很難收復失地。
史樂山又以賽馬來形容航運狀況,香港就似領先的頭馬,但賽事仍未完結,區內其他競爭對手隨時趕過來。
被問及若香港最終選擇只擴建機場而不興建第三跑道,國泰會否離開植根多年的香港,改以其他機場為基地,史樂山不置可否,但認為航空公司的成功要機場持續發展來配合。

機管局建議斥巨資興建第三條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