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住宅通常設有特色單位,提高買賣價值,但本港核心商業區—中環,亦有知名甲級商廈因接載客人的電梯有高低層之分,令不同樓層出入口空間有別,則師巧妙地利用這空間,製造了全個密封式無窗、與別不同的「特色戶」。本報發現,中區甲級商廈中,目前至少有6個此類密封式單位,包括全港甲級寫字樓指標之一的中環皇后大道中九號(皇九),雖然單位無窗無景觀,811方呎屬蚊型,但身價已逾1,200萬元,呎價1.5萬元。
記者:程俊華 林志光
全港罕有的密封式甲級商廈單位,其中一個位於皇九15樓12至13室。單位圖則顯示,有三組客運電梯的皇九,其15樓原本有11個寫字樓單位,包圍中間的為電梯出入口,而15樓只利用其中一組電梯出入,其餘兩組槽旁只是一面牆;而兩組槽之間本來是公用走廊。據知,單位前業主在1997年購入全層後,便將物業大改造,更着則師將槽之間的走廊兩邊密封,只開通一個正門入口,打造出一個單位。
公用走廊變醫務所
記者昨日到現場視察,發現15樓確實並無原有圖則的公用走廊,該處變成一間醫務所,另一面則完全密封;單位四面圍牆,可謂一間密室。就算細心觀察,亦根本無法分辨與同層的原則寫字樓單位有何分別。17樓或以上的高層單位電梯出入口將佔用此公用走廊,不能改裝成寫字樓。
據了解,單位由一名醫生於2000年以425萬元購入自用,經歷目前大升市,市值已飆升至1,217萬元,呎價達1.5萬元,不過仍較同廈「正常」單位低20至25%。
而另一知名甲級商廈金鐘力寶中心,同樣有業主將空間「善用」作寫字樓。記者親身到2座37樓觀察,甫出電梯便看見一間辦公室,同樣與周邊單位無異。查訪後發現,單位前身是一個不佔業權的無用途密室。現時單位僅304平方呎,但租用的基金公司仍可設有一個接待處及分間一個細小會議室。卓先測量師行聯席董事潘子明表示,業主10多年前透過則師將單位重新規劃,「忽發奇想將密室分契,變成一個佔業權單位」。由於分契時業權統一,加上改裝不涉及拆走主力牆及符合走火標準,又有則師簽名認可及有關政府部門批准,故此不屬違規。
同類單位暫有六個
此類全密封式特色單位面積多數不會大過500平方呎,是1994年起商廈拆售高峯期遺留的「產物」。當年商廈買賣交投勁旺,但商廈大部份是全層發售,投資者為求短炒兼賺取最高利潤,所以將全層單位「拆骨」出售。不過,並非每層商廈單位俱可將空間改造成密封式單位,潘子明指出:「好似力寶中心就只係得2座35同37樓,其他座數同層數同一個位係升降機房或槽,冇可能改到。」
市場上現有約6個同類單位,除皇九及力寶中心,遠東金融中心及美國銀行中心亦有同類單位,惟市場上零租售盤。密封式單位一般較市價低兩至三成,很多單位當年購入價大部份不足500萬元,但現時已有單位值過千萬,由用家及長線投資者入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