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1362億 史上最貴 融資方法「用者自付」建第三跑道勢向旅客開刀

造價1362億 史上最貴 融資方法「用者自付」
建第三跑道勢向旅客開刀

【本報訊】機場跑道「貴到飛起」,為解決本港機場6至7年後飽和的問題,機管局建議興建第3條跑道,成本要天價1,362億元,價錢等如興建兩條廣深港高鐵,是本港有史以來最貴的基建項目。為籌錢建跑道,除需政府注資及借貸外,還要向旅客口袋打主意,徵收機場建設稅,每程收約100元。
記者:麥志榮 梁德倫 蔡建豪 高淑嫻

機管局昨日公佈《機場2030規劃大綱》,就是否興建第三條跑道諮詢公眾3個月。當局推出兩方案供市民選擇,一是維持現時兩條跑道的規模,透過提升客運大樓及停機坪設施提高機場容量,造價約425億元,但2020年飽和。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強調,政府會秉持少用公帑的原則興建第三條跑道。孔慶初攝

政府及機管局就是否興建第三條跑道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期。

另一方案是維持現有的兩條跑道規模,但相信在2020年前後便會達致飽和。

帶來9120億經濟淨值

第二個方案是興建第3條跑道,需填海650公頃,是本港歷來第二大填海面積,預計10年後落成,埋單計數造價1,362億元,是歷來最貴的基建項目,容量可維持到2030年以後。以使用期50年計算,新跑道落成後至少會為香港帶來9,120億,並將直接產生的職位由現時6萬多個增至14.1萬個。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在記者會上指出,如維持兩條跑道,到2030年本港每年會流失2,300萬人次的旅客及290萬公噸貨量,「流失的客貨量未必返轉頭」。
對於如何籌集建新跑道的資金,她指出,「公帑用得越少越好」,機管局可以透過發債、貸款、甚至在股息方面着手,「用者自付」亦是其中一個融資方法,除了旅客,航空公司及貨運站也可以出錢,惟現階段無意重提上市集資。

政府表示若維持兩條跑道至2030年,將流失2300萬人次旅客。馬泉崇攝

預計每人多付100元

據了解,政府初步探討過籌集1,300多億元方法,最可行的方案將是包括注資、借貸及機場建設稅的混合方案。其中最大筆來自注資,現時機管局每年均從盈餘撥出數十億元,作為股息交給唯一股東的政府,若第三條跑道工程由2013年起動工,至2023年左右落成啟用,運作到2030年,預測機管局交給政府的股息,累計會高達800億,政府可把這筆股息作為第三條跑道的注資,已解決工程約六成資金。加上機管局的財政能力非常強勁,擁有信貸評級的3A評級,能以最低利息獲得銀團借貸,機管局可為第三條跑道借貸100多億元。
餘下300多億元資金,可以採取用者自付原則集資,調高航空公司支付的飛機升降費及停泊費,及向出入境及過境的機場旅客,收取機場建設稅,預計每人100元左右,以現時每年5千萬人次使用赤鱲角機場計算,一年稅收便達50億元。
資料顯示,現時世界各地不少機場都向旅客徵收機場建設費,一般是連同機票價格一起收取,如內地國內航線收取每程50元,國際航線每程90元,加拿大多倫多機場每程收25元加幣(約200港元)。

學者:防落後必須興建

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指出,本港鄰近地區都加快基建發展,為免落後及本港整體經濟着想,就算更貴都必須興建新跑道。而收取機場建設費以幫補擴建亦是國際慣常做法,最重要是不要收得比鄰近機場貴,便不會趕客。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認為,新條跑道的造價非常驚人,要仔細研究資金的來源,發揮的作用有多大,及對海洋保育和噪音污染的影響。關注東涌發展大聯盟成員林悅認為,今次諮詢中的兩個方案牌面上興建第三跑道完全佔優,「我哋都冇得揀,只係假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