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些人步伐統一……就是共振」學運老師物理現象說遊行

「如果這些人步伐統一……就是共振」
學運老師物理現象說遊行

來自四川的鄭華,去年六四以個人遊方式來港,晚飯時看見電視上播放燭光集會,「我知道自己錯過了」,鄭華從不知道香港有悼念六四活動,翌日看報道知道新民主女神像落戶中文大學,立即趕去「朝聖」。坐在花槽一旁望着民女,「那是一個象徵、一個警示,更是一種宣揚,給所有渴望民主的人一種信心。」
記者:王家文

時光倒流到89年春夏之交,武漢長江大橋擠滿學生聲援北京天安門學運。他們滿懷理想,要打倒貪腐;他們和平示威,要踏出民主中國。那時候,一名大學生跟隨數千人從橋的一端遊行到另一邊。他牢牢記住了這一幕,以為在不久的將來,自由民主能在這片國土遍地開花。

鄭華去年曾在新民主女神像前承諾,往後每年都要來港出席六四燭光集會,直至平反的一天。陳亮華攝

內地80後來港為找真相

十多年過去,這位大學生當上中學教師,有次在課堂上憶起遊行事迹,借此解釋物理現象,「如果這些人步伐統一從橋上走過,就是一種共振現象」。他說這場民主運動被政府定為反革命動亂,不能公開談論,往後他也沒再提起。但他的學生鄭華卻留下深刻印象,「這是我第一次聽見『民主運動』四個字」。
內地80後鄭華出身小康家庭,六四時只得幾歲,父母從不在他面前談六四,「大部份中國人都知道,但大家選擇沉默,是受制於政府,也是民眾自覺討論了也不會有結果。」但他寧願做少數,彌補歷史的遺憾。念大學時同窗翻牆到外國網站,他首次看見天安門屠殺片段,「很難想像這段歷史發生在自己生活的國度」。
畢業後鄭華選擇到深圳工作,是為了靠近香港,「這裏有言論自由」。他說要感謝「個人遊」,不為買名牌,不為掃豪宅,而讓他有機會到中央圖書館,看清中共由開槍一刻到坦克車鎮壓,學生如何血流倒地,「讓我感到窒息」。

自由民主正在網上開花

除了六四,還有劉曉波。鄭華每次來港,總會到書店走一趟。有次他看見有關六四書籍,很想買回去,但擔心過不了關,最終放棄。臨走時看見有《零八憲章》,他二話不說買走,「他們(關員)只看到『六四』兩個字就不准帶過關,但他們不知道誰是劉曉波,不懂得甚麼叫《零八憲章》」。
鄭華說六四是中共一道極力遮掩的傷疤,同樣是殘害知識分子,相比起文化大革命,更貼近中國近代的政治內涵,「就是一黨專政」。他自幼接受順民教育,知道對抗不會有好下場,因為中共壟斷了一切,「就像拿着雞蛋撞石頭」。但他仍心存寄望,因為自由民主正在網上開花,「當大多數人都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