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中小企在銀根緊張與電荒下,營運條件越見艱難。為免大量中小企在「缺水」下面臨財困危機,發改委昨公佈,中國決定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為中小企提供融資擔保。
據了解,該合資擔保公司註冊資本約為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將會從事融資擔保、履約擔保、債券融資擔保等業務,成立後將是內地規模最大的擔保公司。
中小企聘請不少勞工,因此中央不能不出手救中小企。工信部昨亦指出,今年以來,隨着央行不斷收緊流動性,以及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中小企面臨的融資和資金成本問題更突出。
人行加息 推高融資成本
工信部表示,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動性過剩的同時,也加大了企業資金壓力,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難度加大,今年人行兩次加息,令企業融資成本不斷上升。
據非正式統計,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綜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遠遠高於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目前,成本增加與滙率變動等多重因素,令部份以出口為主的輕紡中小企業利潤大減,更有廠家處於盈虧邊緣,需要高度重視,避免出現停工、關閉等現象。
中央出手為中小企解決銀根緊張問題,不過,電荒則較難解決。據《路透社》引述工業界消息,未來數年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廠商,因經不起考驗而要收縮業務,甚至結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顏吳余英在廣東東莞經營玩具廠,她以雪上加霜來形容目前廠商的經營困境,「原料成本漲、人民幣升值、各項條例收緊、最低工資調高,再加上缺電,所有問題都一齊來,沒一個好消息,每一天都是壞消息。」
電荒遇大旱 企業瀕倒閉
目前廣東省內的廠商,由於供電形勢緊張,自4月中起大部份的鎮開始對工業用電戶實施「開五(天)停二(天)」,甚至「開四(天)停三(天)」的供電限制。
過去內地於夏天用電高峯期時,普遍出現電力供應緊張情況,不少廠商都早有準備,配置後備發電機,確保在電力供應暫停時,工廠仍能繼續生產。但今年在大旱夾擊下,缺電情況更嚴重,且後備發電機的柴油燃料價格大幅上漲,令廠商百上加斤。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兼珠三角工業協會主席劉展灝指出,目前東莞市每度電約0.9元人民幣,但燃油發電機的發電成本,每度達2元人民幣或以上。
他說,廠商使用後備發電機導致的燃料成本上升,很難轉嫁予客戶,有些廠商寧可停工或延長交貨期,減少用後備電,成本上升壓力雖減輕,但接單能力亦同時減弱。
劉展灝表示,現時中國的工業製造業已進入調整期,未來3至5年會是淘汰整合期,估計會有三成企業因而要收縮甚至結業。
內地中小企面對難題
.央行不斷收緊流動性,中小企面臨財困危機
.人民幣升值,部份以出口為主的輕紡中小企利潤大減
.原材料成本上漲,蠶食企業盈利
.工人最低工資調高,推高經營成本
.電力供應緊張持續,加上今年大旱夾擊,嚴重影響生產及接單能力
.為應對電荒,不少廠商配置後備發電機,惟柴油燃料價格大幅上漲,加重廠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