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運龍頭地位受威脅

港航運龍頭地位受威脅

【記者麥志榮報道】是否需增建第三條跑道?一般人可能以為事不關己,但這條新跑道其實將影響到本港兩成打工仔的職業前途,及所有人出外旅遊的方便。學者指出,如果本港機場無法在飽和前擴建,本港一直引以為傲的長途客機樞紐及航空貨運龍頭地位就岌岌可危,最大得益者會是廣州、深圳及新加坡等鄰近機場,隨時都會取代香港。

倘不興建 鄰近機場將得益

機管局諮詢公眾是否需興建第三條跑道,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嘉耀指,若本港機場在2020年飽和,而第三條跑道未能興建或延遲落成,屆時航空公司就無法再開新航線,亦不能增加新航班,更嚴重是本港長途機樞紐地位會受動搖。由於本港機場國際航線選擇多,不少珠三角及東南亞旅客都會來港轉乘長途機往歐洲等地,若本港機場飽和,旅客就會轉往其他機場。廣州、深圳、新加坡及韓國首爾等鄰近機場近年都大力拓展長途機市場,相信會是最大得益者。
他指出,廣州白雲機場發展迅速,除已動工興建第3條跑道外,長遠目標是要興建第4及第5條跑道。資料顯示,白雲機場旅客量由03年1,500萬人次,全球排名70位,到去年短短8年間已升至4,000多萬人次,全球排名19位。本港去年旅客量為5,000萬人次,全球排名11位。
在航空貨運方面,本港去年全球排名第一。馮嘉耀指出,本港四大支柱行業中,與空運有關的物流及貿易業佔本港生產總值的比重最高,達24%,比金融業更高。現時不少珠三角工廠不惜長途跋涉運貨來港再出口,主要是本港機場效率高及國際航點多,若機場飽和,貨物就會轉到廣州及深圳出口,本港將有大批貨車司機、貨倉工人、貿易公司職員的工作受影響。
他表示,本港機場雖然可透過提升空管設施及改善空域,將飽和時間稍為推遲,但興建新跑道估計需時10年,實不容再拖延。

廣州白雲機場旅客人次急升,短短8年間已由全球排名70升至1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