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惹的禍
【本報訊】最低工資原意是保障弱勢社群,卻反令殘疾人士打爛飯碗。輕度智障的Maggie(化名)派傳單4年,原時薪約22元,4月底卻突然被炒魷,5月1日最低工資實施之日,亦是她失業之時,令「只求有份工」的她大感沮喪。有社工表示,能力較弱的殘疾僱員受最低工資的影響最顯著,聘請殘疾人士的空缺更在一個月內銳減三分之二。
記者:馮樂琳 何偉畧 梁曙光
最低工資實施一個月,香港弱智人士家長聯會初步統計,28名智障會員中,有四分一無法受惠於最低工資,有智障者與僱主簽訂過渡性安排,維持原有工資等待接受能力評估;有的被轉為不受最低工資保障的「學員」;有的更慘被解僱,Maggie便是其中一人。
「冇工做好唔開心」
Maggie受聘於美容公司4年間,負責在街頭派傳單,最低工資實施前她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7小時,時薪約22元,月賺約3,000多元。最低工資實施前數天,Maggie接到解僱通知,理由是「不需要派傳單,派傳單作用不大」,但她相信真正原因是僱主不願支付28元時薪。對於最低工資,Maggie顯然在意的只是一份工作,問她在28元時薪和一個工作機會之間作選擇,她選擇後者,「唔要28蚊,只求一份工,冇工做好唔開心,因為唔想留喺屋企」。
聯會中心主任陳美華說,雖然部份能力較高的智障人士可獲加薪,但亦有僱主明言無法支付28元時薪請智障人士,有上月受聘的智障人士,最近接獲通知今個月毋須返工。
聾啞人士阿萍過往亦是派傳單員,兼職居多,時薪20至23元不等。她沒因最低工資被解僱,卻被僱主百般刁難,最終無奈辭職。阿萍透過手語繙譯員道出苦況時難掩怒氣。她說,早在最低工資實施前,僱主就提出很多無理要求,包括要求她在指定時間內派出大叠傳單,丟在地上的傳單要拾起再派,無法派完會被大罵,甚至扣人工。如在食飯時間前無法完成工作則不准食飯,最終惟有辭職。過去一個月她3次求職全被拒,「冇工做好辛苦、好失望」。
法例實施搵工更難
失業逾年的失聰女子阿嶸曾任職快餐店、包裝工人等,現時只靠積蓄過活,她說最低工資實施後搵工更難,透過手語傳譯員,苦笑慨嘆:「28元時薪好好,但點解我找不到?」
最低工資下,香港聾人協進會過往每月可提供逾30個職位空缺予聾啞或弱聽人士,5月份空缺卻不足10個。該會行政總監吳應勇指出,受最低工資保障的健全人士有更多工種選擇,如洗碗等工作僱主難聘健全人士,職位就流向殘疾人士,但聾啞人士溝通能力所限,僱主長遠未必想聘請聾啞人士。
最低工資推行一個月,勞工處因應條例實施後的首個發薪高峯期,昨起至本月中進行特別巡查,集中巡視最受條例影響的八大行業,包括飲食、零售、清潔服務等,預料巡查2,000個工作場所。勞工處首日巡查248個工作場所,發現兩宗個案的僱員懷疑工資低於法定最低工資,正跟進有關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