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券引可加可減機制家長憂慮通縮時 幼園未必減學費

學券引可加可減機制
家長憂慮通縮時 幼園未必減學費

【本報訊】幼稚園學券已推行四年,教育局昨公佈,明年引入可加可減機制,每年依據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調整學券資助額,即通縮時學券面值會下降。新政策引起譁然,有家長團體指經濟不景時,幼稚園未必減學費,家長支出勢增,教協及幼稚園協會促當局在通縮時凍結學券金額。
記者:倪清江

八成幼稚園已參加學券制,半日制全年學費最多2.4萬元、全日制則4.8萬元,去年12月出爐的檢討報告建議調整上限。多個幼稚園團體和教協早前指出,已有50、60間學校的學費達上限,無法加費應付經營成本上漲,教師加薪無望,更可能被減薪,較高薪的資深教師被裁退。
教育局公佈由2012/13學年起,學費上限每年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調整,但通縮時凍結不減。教育局表示,這可維持幼稚園順利運作,減少對家長及學童干擾。

「家長負擔會增加」

幼稚園協會會長唐少勳對新安排既歡迎又失望,「教育局終於聽到我哋聲音,但又唔係今年即時放寬,今年唔會有好日子過,老師冇得加人工」。
教育局同時公佈,學券資助額也會由12/13學年起按物價指數調整,但非如學費上限「只加不減」,教育局在通縮時會下調學券資助額。
若明年通脹5%,12/13學年半日制學費上限將上升至25,200元,學券資助額同時升至16,800元,家長需支付的學費差距會較11/12學年多400元,增至8,400元。若再過一年出現通縮5%,學券資助額將降至15,960元,但學費上限不變,家長需付9,240元差距。
家長關注教育政策聯盟主席譚耀宗表示,通縮時幼稚園未必會下調學費,批評可加可減機制脫離現實,「工資壓力下學費冇機會減,環境唔好嘅家長負擔會增加」。

學券不足支付學費

教協會長馮偉華指出,現時學券已不足以支付大部份幼稚園學費,按新政策通縮時會更差,他促請當局在通縮年份同樣凍結學券資助額。
此外,教育局表示,由9月新學年起,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會先扣除學券資助,再計算學費減免百分率,又取消申請全日制學費減免時進行的「社會需要」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