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機管局將於今日公佈《機場2030規劃大綱》,就是否興建第三條跑道進行三個月公眾諮詢。為引起公眾討論,機管局將會提出維持兩條跑道及興建第三條跑道兩個方案,並詳述兩個方案的利弊。據了解,倘落實以862億元填海興建第三條跑道,機管局暫不擬重提上市集資。
記者:高淑嫻
據悉,機管局將會提到,按本港機場飛機升降數目每年增長約4%至8%計算,若維持兩條跑道,機場到2018至2019年便會飽和,久而久之,可能迫使航空公司轉用鄰近的深圳或廣州機場,導致本港機場的客貨量流失。
賣點:可創造就業
從經濟發展角度,本港經濟四大支柱─旅遊、物流、金融及貿易,全部依賴機場發展,四大經濟支柱產業佔本港經濟生產總值一半,單是航空業已佔生產總值約5%,如果機場發展受阻,難免影響四大經濟支柱產業,尤其是旅遊業,可見機場發展對本港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而且,興建第三條跑道有助創造就業,此乃興建第三條跑道其中一大賣點。據悉,機管局預計,第三條跑道建成後,僅機場島上機構直接聘用員工數目會由目前6.5萬人,倍增至14萬人。
政府估算,如不延長諮詢期,最快今年底有諮詢總結,接着進行環境評估需時1至2年,若通過環評,拍板興建第三條跑道,填海工程需時4至5年,連同餘下建設時間,整個工程保守估計需時10年。
無意重提上市集資
由於項目涉及填海650公頃,以今日成本計算,總投資額是862億元;計及未來10年每年可能有5%通脹,最終投資額可能過千億元,如何籌集資金也是市民關注的焦點。據了解,政府及機管局把焦點集中在是否興建第三條跑道,暫時不會詳細講解融資方案,考慮方案包括政府撥款、內部資金及貸款融資,卻無意重提上市。
商界及航空業界普遍贊成興建第三條跑道,認為有助本港經濟發展,國泰航空行政總裁史樂山前日在澳洲發表演說時,率先越洋支持香港興建第三條跑道,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及國際航空運輸組織(IATA)亦已表示支持。政府預算,最大反對聲音應該來自環保團體及80後,事關填海將會影響海洋生態及中華白海豚棲息環境,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一早表態反對,指事情沒有平衡點,冇得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