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出生不是平等的,人類社會也充滿不公平。人類唯一最平等的事就是死亡。有錢有權的或無錢無權的,人人都免不了這個公平的結局。然而,儘管人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沒有人把死這件事當真。潛意識中,我們似乎有一個永恆不死的信念貫穿我們的生活,每天做着種種正事瑣事,就是沒有想到終會死,終會過去。
癌末病人能預知自己死亡,這可以是使人沮喪不安消沉痛苦、在精神上折磨自己的事,但也可以是一樁使人面對死亡因而更知道怎麼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的事,可以是一樁使人對剩餘的生命做好安排的事。
由賽馬會贊助、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推動,自2007年起辦了一個「完善生命計劃」,目的是幫助人們為死亡作準備。這計劃出了一本小冊子,叫「囑福生命手冊」,裏面有供填寫的個人資料,可以放最喜歡的近照,寫下人生的回顧,家族圖,個人自童年到老年的生命樹,種種甜酸苦辣的小回憶,自己想到的人生意義,以及對生命末期治療的要求,葬禮安排,遺囑,等等,讓我們把平時不當真的事情當真,讓生命末期仍有尊嚴,並留下人生記憶。
近年香港十家公立醫院設立寧養中心,中心不僅提供醫療舒緩,還提供精神舒緩,幫助病人和家屬在面對死亡時不要害怕,而是積極過好生命的最後階段,為生命寫下最後的完美句子,劃上完整句號。
李嘉誠基金會十多年前,在大陸開始了寧養計劃。近幾年資助香港十家公立醫院設寧養中心。有心做慈善的富人會選擇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慈善事業,而不太願意把錢交給政府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