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安門母親昨日的公開信,重申她們自95年已提出的看法,即在堅持「真相、賠償、問責」三大原則基礎上,明白六四問題非一朝可解決,願意本着「先易後難」的做法,討論解決辦法,包括對六四的定性,也可以暫時擱置爭議。
早在06年,四川成都已有首宗六四難屬獲當局「賠錢了結」個案。89年6月6日,17歲的成都青年周國聰從工廠下班回家途中,因在天府廣場圍觀抗議六四鎮壓的示威活動被當局逮捕,後在看守所死亡。其母一直向當局上訪抗爭,要求真相。
經17年抗爭,2006年周母唐德英終獲成都市錦江區政府以「困難補助」名義,發給七萬元人民幣。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海外輿論更認為是內地當局對六四問題解決的一個進步。
有學者認為,中共一直想拖時間,消磨民眾對六四記憶,現在又仗着有財大氣粗,想以金錢讓遇難者家人不再追究此事。而回顧中共對六四的公開提法,由最初指「是反革命動亂暴亂」,後稱為「政治風波」,再後來稱「六四事件」,態度不斷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