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專訪》【本報訊】營運理想加上提價預期,一度為航運及碼頭股帶來憧憬,中遠太平洋(1199)除專注參股碼頭外,有意參與港口區配套發展。董事副總經理黃天祐接受本報專訪時勾勒出集團未來佈局:在維持外貿同時力爭內貿,並放眼國際以平衡經濟周期,「從戰略發展需要,會考慮整個物流區現有及將來發展。」
記者:林靜
黃天祐表示,要鞏固集團碼頭業務優勢,未來有必要參與港口區配套發展,包括散貨碼頭及物流園區等,「當碼頭發展完善,會形成一個經濟氣氛,成個物流區都變得有價值,我們就好似幫人掘咗個水源,所以應該繼續參與。」
放眼國際平衡經濟周期
他續指,倘港口區成功孕育,可吸引外商設廠並促進貨品出口,好處是可順着該港口區需要拓展,而不必考慮整體航運周期的發展模式。
在宏觀發展方面,中國06年加入世貿前,中遠洋已部署搶佔內銷市場,「以往內地100件產品全部外銷,但現在會做150件,100件外銷,50件內需。」中遠洋的投資取向因而轉向內貿港,現時比例已增至35%。
黃天祐指,內貿的拓展仍會持續,集團持股70%的廈門遠洋碼頭今年末季將有兩個泊位落成,明年再有兩個,每年吞吐量達240萬個標準箱。他補充,在唯利角度,投資收費較高的外貿仍重要,但中遠洋作為「地頭龍」,掌握內地經濟,加上樞紐港的接駁,可方便船公司,亦增加集團議價靈活性,因此外貿內貿的平衡發展,才能配合主力世界市場的方針。
積極部署海外收購
談及中遠洋的世界市場方針,當然不得不提其積極的海外收購。黃天祐指,無論國內外,目前都有留意中項目,並指海外業務有利平衡經濟周期及加強與客戶合作,「我們提供服務給船公司,而船隊四圍走,要建立互信關係不易,我們亦因此要完善部署海外策略。」關於未來收購的着眼點,他認為未必只按貿易流量走,集團亦會持開創意念,開拓新的海外市場。
對於和黃(013)分拆旗下碼頭資產以信託基金形式在新加坡上市,黃天祐稱中遠洋暫時未擬效法。他解釋,中遠洋擁有的除成熟碼頭,還有新發展的希臘及在建中的廈門項目,「我們老、中、青碼頭都有,潛力好大,如果項目仍未釋放價值就搞信託上市會好蝕低,所以未是合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