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抑鬱死撐求診率低 自殺率高

男士抑鬱死撐
求診率低 自殺率高

【本報訊】男士經常要面對來自家庭、經濟及職場等多方面的困擾,隨時因壓力爆煲而患上情緒病。有精神科醫生指,男士因情緒問題主動求診的比率低於女士,但自殺率卻較高,顯示男士長期忽略不斷累積的負面情緒,容易令他們走上絕路。 記者:鍾麗霞

本港每100人就有1人患上情緒病,近年求診者更有上升趨勢。情緒動力聯盟專家委員兼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天佑表示,作為家庭經濟支柱,並要在工作上爭取優秀表現,男士往往承受很大壓力,容易誘發抑鬱情緒,加上他們普遍不會開口求助,誤以為自己可以處理,積累下來會令病情加重,「好多男人嚟到睇醫生,都會話我真係頂唔順啦,症狀明顯比女士嚴重」。也有男士借助酗酒、吸煙、沉迷賭博等方式逃避,甚至以暴力行為發洩鬱悶情緒。
他表示女士因抑鬱症求診的比率一直高於男士,但男士的自殺率卻比女士高,例如美國的男女自殺比率為四比一,顯示男士的情緒問題不容忽視。他呼籲市民特別要注意家中男士的精神健康。

公務員升職致病

工作壓力是引發抑鬱情緒原因之一,陳天佑指金融及銀行從業員、教師,以至有「鐵飯碗」之稱的公務員,也因工作壓力不斷增加,成為患抑鬱症的高危族,「公務員有得升職,唔適應新崗位一樣出事」。
他表示,曾有一名中級公務員因工作表現良好獲升職,但晉升後無法適應要「管人」的工作性質,壓力大增,最終因抑鬱症狀嚴重要辭去工作,兒子也受父親的情緒問題影響,藉逃學等反叛行為希望吸引家人注意。為了家人着想,這名公務員終於決心求診及治療,病情大有改善,更可恢復工作,但兒子的行為問題則有待解決。
為喚起市民對情緒健康的關注,情緒動力聯盟邀請了插畫家「文地」設計一系列的「開心家庭」漫畫,以提醒市民關心自己及身邊人的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