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將是內地房產商調控月?過去數周,內地盛傳中央將針對樓價力壓不下現象,於6月推出新一輪調控措施,傳聞中的措施包括暴利稅、進一步收緊有關樓房的貸款與限價等。就在針對高樓價的辣招如箭在弦之際,天子腳下的北京就出現每平方米3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天價盤。
天子腳下現天價盤
這個名為北京釣魚臺7號院,近日以每平方米30萬元的身價,刷新了北京乃至中國內地最貴樓盤紀錄。而此前幾天,這個項目銷售均價尚在每平方米10萬餘元。天價盤令行內人咋舌,小民一名內房高管朋友笑語:「開價的確令人爭議,看看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公佈交易宗數,才算數吧!」北京市住建委對於創下全國紀錄的釣魚臺7號院,回應指「釣魚臺7號院拿到了預售許可,後期售價由開發商自己確定,政府只要求報備,引導但不干預。」
北京市住建委的答案,是市場主導行為,此行為又剛好與中央千方百計壓樓價決心背道而馳,難怪官方喉舌新華社發表質疑文章,就釣魚臺7號院的開盤價提出3個質疑,新華社一問是甚麼讓這個「天價樓盤」幾天內暴漲2倍?二問開發商是否涉嫌牟取暴利?三問「一房一價」的調控政策如何避免被懸空?(一房一價是指開發商必須明碼標價,在售樓處張貼每套房產的價格等相關資訊,公示後不得擅自上調,且新房的銷售價格不經物價部門核准不得銷售)。
調控可糾正市場失靈
說真,新華社最後一問說出中央的痛,由最下層負責發展釣魚臺7號院的開發商中赫置地投資、物價部門,以至住建委,相關人士均視「一房一價」的調控政策無到,說得赤裸一點,內地下有對策的風氣從未熄滅。
中央要解決下有對策這問題,要看政策是否完全對症下藥,以控樓價為例,眾所周知,賣地收入是地方收入的命根,缺錢亦令地方官執政困難,容易發生違法事件。
正如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日前指,房價上漲帶來社會的心理矛盾,影響兩類人,一類是無力購房的人,另一類是有能力購買而想有較大改善的人。商品房的價格無論是升降,影響不了無力購房者,對於改善住房質素,政府的責任是穩定政策,規範市場秩序,引導民眾合理消費。「房產調控監管改革的目的在於預防和糾正市場失靈,而不是否認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