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訪問英國,是一件大事,因為要看看他在倫敦說了什麼,以及他昨天說過些什麼。
奧巴馬剛當總統,即出訪埃及。前年六月,奧巴馬發表著名的「開羅演說」,把巴勒斯坦人的苦難比喻為美國從前的黑奴。奧巴馬說與伊斯蘭的衝突,是殖民主義留下的問題,美國與他們同道,因為美國當初獨立,也是反帝國的先驅。
奧巴馬上台,認為非洲的貧窮和中東的憤怒,是由於西方殖民主義的壓迫。
但是在倫敦的下議院,奧巴馬卻說:這是法治誕生的殿堂。他還讚頌了三權分立萌芽的大憲章、人權法、阿當史密、邱吉爾。英美關係仍非常特殊,因為有共同的理想,而不是利益。
很明顯,奧巴馬的立場有了改變,他不再天真地以為十九世紀的「西方」只有殖民和掠奪,還向外宣播了人權和自由。
奧巴馬點名中國、印度、巴西,指這些國家的增長也很強勁,但二十一世紀仍是英美領導的世紀,英國的人權和法治的理想,是西方文明的主軸,美國要追隨,並在必要時以武力來維護。言下之意,今日的中國,增長再急勁,在非洲才是真正的財富掠奪,對人文思想的進步,並無建樹。
奧巴馬在左派的迷障裏「摸索」了一年多,在他自己黑人祖先的意識裏「磨合」了許久,重新找回了英美關係的定位。
奧巴馬這番話,其實沒有新意。六十年代,英國首相麥美倫說:英國就像雅典,而美國就是羅馬。雅典和羅馬,是西方文明的輪迴,羅馬繼承了希臘的精華,又用武力向地中海彼岸宣播,所以今日牛津劍橋的精英必要修希臘文或拉丁文,以鞏正朔。
奧巴馬本來的左派思想,在哥倫比亞大學校門的台階上吹吹水還可以,當了美國總統,還是如此之偏激,就會令世界危機四伏。英國人看得明白,把奧巴馬拉過來,捧一捧,讓他在下議院重新宣示英美的人文國際霸權,是金馬倫政府的勝利。
奧巴馬倫敦演說,滿座掌聲。掌聲和讚美,從來不是成本,英國人深諳此道,一面鼓掌,心中一面冷笑罵:「這樣顯淺的常識,還摸索了一年多才明白,這位高智商的美國總統,終於開竅了?哈哈,你這個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