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盲的」。這四個字,給你什麼感覺?
在一般情況下,沒什麼感覺。沒有額外的背景,不在什麼特殊的處境,這四個字,純粹告訴了你一些資料,說出了一個事實,如是而已,你不會有什麼感覺。
廣告是什麼?創作是什麼?廣告文字、畫面、故事,就是要你有感覺,有感覺,才會有反應。告訴別人一個事實,不會撳中他們的情感掣,不會令人叮一聲着燈,不會彈中神經線觸電。廣告大師BillBernbach說過,在一頁紙上放一個哭泣的男人他就祇不過是個哭泣的男人,創作的藝術就是有方法用這個男人令你落淚。
年中,濫竽充數,到各大學談創作講寫作,分享經驗容易,令大家明白箇中的微妙困難。什麼是copywriting?什麼是好的創作?我會說是:簡單的感動,命中G點的觸動。不在詞藻華美、文藝風雅,要有效。單講事實,多正確的事實,都不夠,廣告寫作和創作,是要令事實有感覺,把硬料起駁上心跳,令死實的冷資料有情緒,有質感,有味道,有共鳴。當然,知道去追求簡單已是很不簡單的了,還要把事實寫在神經線上,爆破共鳴G點談何容易。不如說一個故事:
在一個繁華林立的都市,市中心有個小公園,衣冠楚楚的上班族忙着流動,你可以想像是很太子大廈皇后像廣場的一種景象,那裏的風都吹着高尚、品味、成功,但熙來攘往之中卻露出了繁榮的破綻,一個不屬於這世界的畫面: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乞丐靜靜坐在路邊討錢,他身旁有塊作告示牌的紙皮寫着「我是盲的,請發善心」。可惜,他面前的小鐵罐甚少發出帶給他點點溫飽的聲響,身光頸靚的行人,年青的、西裝筆挺的、拿名牌手袋帶着小孩的,看他一眼,直行直過,很少理會他。一個廣告撰稿員經過,看在眼裏,蹲下拿起他的紙皮告示牌反轉,寫了些東西,放回原處,就走了。接着,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噹!叮噹噹噹!噹叮嚀噹long~叮嚀噹!小鐵罐自此響不停,老乞丐聽得樂了,小鐵罐都滿瀉了,他的收入前所未有的多。後來,撰稿員重回此地,見到很多途人都給失明的乞丐掏出善心,他很快樂。老乞丐認得他的腳步聲,摸摸他的鞋,問這好心的陌生人到底對他的告示牌做了什麼呢?他輕拍他的膊頭說「我寫了同樣的東西,寫法不一樣而已。」
同樣是說「我是盲的」,廣告撰稿員卻寫了:「今天風和日麗,而我卻看不見」。
(這廣告小故事還被拍成短片,贏得2008年康城電影節特別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yGEEamz7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