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基金換馬,中港股市大迥異!恒指四連捷之際,內地股市卻連跌第七日,全周慘瀉超過5%,是11個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兩地走勢南轅北轍,很大程度是基金棄A股買港股所致。業界相信中央緊縮政策陰霾揮之不去,A股難有表現,相反港股較受歐美市場影響,短期可跑贏A股。 記者:黃武榮
追蹤逾2000億美元離岸亞洲基金的EPFRGlobal透露,截至本周三(25日)為止的一周,中國股票基金錄得超過3億美元(約23億港元)淨流走,香港股票基金則錄得輕微淨流入。該行負責人透露,歐債危機升溫令投資者風險胃納下降,新興市場連續兩周出現贖回,以中國基金走資金額最多。
資金流出中國基金
中石油(857)獲母公司增持A股,滬深股市高開後無以為繼,以全日低位收市,滬綜指收市報2709點,下跌0.97%,深成指收市報11492點,跌0.33%。滬綜指連跌第七日,累積跌5.7%。
另一邊廂,港股越升越有,昨以近全日高位埋單,收報23118點,升217點(0.95%),成交增至641億元。
一名本地對冲基金經理指,昨日內地百貨股逆市急跌,本地衣履金飾零售股大幅抽高,明顯是基金典型換馬手影。金鷹(3308)昨急挫6%,成交額增至4.3億元,英皇鐘錶(887)則彈9%,成交亦罕有增至億元以上。
本地零售股獲追捧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近日大市不明朗因素多,早前很多二三線股慘遭洗倉,相對而言,本地珠寶消費股業務簡單,前景明朗,不排除有內地基金沽百貨轉投本地零售懷抱。
霸菱資產管理亞洲多元資產部主管杜敬創指出,緊縮政策完結之時,就是A股急升開始,他估計,外資最快第三季末期或第四季始重投A股市場。換言之,內地股市仍有一季時間處於捱打期。
內地最大基金華廈一名基金經理同意,投資者對通脹能否年中見頂十分懷疑,近期內地旱災嚴重,5月通脹或升見5.5%以上,食品價飛升令通脹下季難以回調。隨着經濟及企業盈利增長放慢,投資情緒由觀望轉為悲觀,部份外資月內開始由B股撤退,轉投港股市場。
另外,內地股市昨日共有近百隻股份曾跌停板,外資可以買賣的B股表現尤其差,深滬B股本年迄今分別跌7.4%及12.2%。
內地百貨股不濟
金鷹(3308) 變幅:-6.01%
新百貨(825) 變幅:-5.92%
百盛(3368) 變幅:-5.10%
本地零售股揚升
英皇鐘錶(887) 變幅:+9.09%
佐丹奴(709) 變幅:+5.54%
周生生(116) 變幅:+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