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股齊鳴:復建居屋,何必呢? - 張一鳴

樓股齊鳴:復建居屋,何必呢? - 張一鳴

筆者最近收到讀者來函,不同意筆者反對復建居屋的論調,認為在現時普遍市民買不起樓的情況下,政府有責任協助市民置業,應該復建居屋。
筆者想重申,買樓是絕大部份人一生最大的投資,政府不應參與其中,或引導市民作出這項重大的投資。政府更不應該用納稅人的資源,協助市民置業。

政府無責任助市民上車

若讀者有看過筆者之前在本欄提及的樓市8個周期,應明白香港樓市不會只升不跌。當樓市下跌時,若大家不入市買樓,反而在樓市踏入升軌,甚至已處於高水平時,要政府出手協助入市,似乎有點那個。
首先,這可不是政府的責任。其次,如果是自己眼光不準,錯過入市時機,沒道理要將未能「上車」的責任推卸給政府吧!更何況,既然樓價並非只升不跌,那為何不待樓市下跌時才買樓?為何硬要在樓市高峯期追價買入?若政府真的出手協助,令市民達到置業目的,一旦樓市逆轉,置業人士因而損手,難道屆時要臭罵政府,無端將市民推向成為負資產?只要細加思考,便會了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若有居住需要,03年時為何不入市?為何要待2011年,樓價高於97年高峯時才冒險入市?筆者始終認為,每位投資者都應該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政府為市民着想好,為明哲保身也好,都不應出手。政府應該做的,是增加土地供應,繼而令投資者對將來供應短缺的預期降低,才可令樓市降溫。
香港人很聰明,如果大家預見到供應增加,需求自然會減少,樓價自然平穩,那為何現時要推出居屋,令之前大家目睹過、感受過的痛苦歷史重演。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