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稱在「月球」讀書的女士,因為不滿特區政府派錢太濫、太慢,於是蒙面,化身為衣着性惑的紫荊女俠走進天橋底、大小籠屋向露宿者及住客每人派一百元,另加罐頭和即食麪等食物。自稱靈感來自粵語片劫富濟貧的黑玫瑰的紫荊女俠向傳媒透露,自己不想太高調,因恐暴露身份,更怕引來不必要之是非。
紫荊女俠有點過慮,若然她繼續以同樣姿態派錢,她只不過是暴露身體,而不會暴露身份,一日她未有將面具除下,一日外界都是猜測。給她的評價亦是正面居多。她越是高調行善、越是令特區政府汗顏。據社運人士何喜華在亞視《我要做特首》節目中透露,我們的曾特首最憎窮人、他最憎社工、他一次都未有探訪過住在籠屋的市民,反而前特首董建華也探過一次。
虛偽的曾特首與一眾特區官員,辦事「效率」超英趕美,絕對的「慢哈鈍」……做事慢吞吞、遇事打哈哈、想事腦鈍鈍。政府說派六千元,等到市民瞓着還未有;叫特首復建居屋,他又笑笑口說「等陣先」一味靠拖;辦那個甚麼關愛基金,則雷聲大雨點小,基金的目的並不是以扶貧為首要,而是花易之所花,處理的官員的腦袋超級遲鈍。
紫荊女俠坐言起行,毋須官商勾結;她有姿勢、有實際但不沽名釣譽,只濟貧而不劫富,反而香港政府卻「掉番轉」,對窮人非常孤寒,對富人卻超級慷慨,老人家領取生果需要留港日數審查,少過六十天便一律「冇得傾」,反之擁有多個物業的富人則獲得無限眷顧,他們有幾多個物業便有幾多個「差餉寬免」,「多樓多得」,絕不拖泥帶水。
相對於特區政府的「慢哈鈍」,紫荊女俠的身體力行更顯得難能可貴。行善高調而不表露身份的紫荊女俠,比那些聲言捐幾多億給關愛基金還要「拖數」的富豪更加高尚。
雲尼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