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火淡竹葉 浸魚夠清甜

降火淡竹葉 浸魚夠清甜

端午節快到,天氣日漸炎熱。傳統有說「未食五月糉,寒衣不入櫳。」意指過了端午節才算正式踏入夏天。傳統端午節除了食糉過節外,其實還流傳了不少夏天養生保健的菜式,多為清熱利濕的食物,很適合濕熱的香港夏天作保健食療。

記者:謝翠玲
攝影:楊錦文

V壹網:http://www.vdonext.com/index.php?fuseaction=Features.Archive&channel_id=575603&program_id=1832780
睇片即上

留言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今日煮腦

徐欣榮(營哥)(政府醫院營養膳食廚師)

主修酒店餐飲,主理醫院之健康餐單設計,擔任中醫藥膳食顧問,精通中西健康菜。

煮題 迎端午養生菜
有料到
燈芯花 清熱祛濕

燈芯花除了用於初夏清熱祛濕外,更可煲水給6個月以上之嬰兒作開奶用,可解奶粉的熱氣。

淡竹葉 清心火

淡竹葉是香港夏天雨後常見之草本藥材。由於初夏天氣悶熱,易心情煩躁,用來做菜可清心火。

豬小 肉質嫩滑

肉質嫩滑,用來煲湯後,食起來不會變硬,而且膠質豐富,很適合拿來煲湯。

土茯苓 煲3小時

土茯苓是夏天常用的中草藥,有助祛濕,用來煲湯最少要煲3小時以上才會有膠質。

茅根 清熱不傷胃

白茅根簡稱,主要有凉血止血、清熱利水作用,性寒不傷胃,利水而不傷陰津。

中貝殼粉 發大兩倍

多用作釀焗菜式,煮過後約變大兩倍,最好依包裝指示來煮,不然時間不夠會發不大。

燈芯花淡竹葉煎煮龍舟船

很多人聽到淡竹葉便以為是竹葉的一種,其實淡竹葉是一種清心火的中草藥,很適合夏天食用。浸過魚的燈芯花淡竹葉水味道更甜,可以連魚肉同吃。

材料

龍脷柳1斤、翠肉瓜1條、燈芯花4両、淡竹葉半紮、水21/2公升、甘笋半條、鹽少許、木瓜(去皮起核切件)1/4個 

醃料:鹽半茶匙、胡椒粉少許、生粉2茶匙、麻油1茶匙

做法

1.燈芯花、淡竹葉分別浸水20分鐘,隔水備用。

2.煲加水,下燈芯花、淡竹葉用大火煲滾,轉中火煲20分鐘,隔渣後留1飯碗燈芯水,其餘可飲用。

3.翠肉瓜和甘笋切條。龍脷魚柳開半,兩面放鹽、胡椒粉、生粉和麻油略醃。

4.每件魚柳放上6條甘笋條、4條翠肉瓜條,捲起。

5.易潔鑊下油,魚柳卷封口朝底放入鑊中,以大火每面煎2分鐘。

6.加留用的燈芯花水,收慢火將魚浸3分鐘至熟,加鹽調味。碟上放上木瓜,放魚卷和湯便可食用。

水牛芝士焗端陽糉

想食糉食得有新意的話,不妨試試營哥這個中西Fusion的焗貝殼粉,在貝殼粉上加入糉、水牛芝士粒、子薑片一齊焗,再配上紫菜飯素,一中一西再加上日式飯素,味道變得更特別!

材料

五香鹹肉糉1隻、水牛芝士1個、中貝殼粉10個、紫菜飯素1包、子薑片10克、沙律菜20克、油1茶匙、鹽少許

伴食調味:鎮江醋/黃糖各適量

做法

1.貝殼粉、油、鹽加滾水中,熄火冚蓋焗20分鐘。過冷河,隔水份備用。

2.糉切小件;水牛芝士切小粒。

3.把糉釀入貝殼粉內,放在鋪有錫紙的焗盤上,放入預熱至180℃焗爐中,焗5分鐘。

4.取出貝殼粉,放上子薑片和水牛芝士粒,放入180℃中再焗5分鐘,取出。

5.貝殼粉上碟,放沙律菜,灑黃糖、醋,再加紫菜飯素即成。

貼士

貝殼粉放入滾水後熄火,以焗透的方法來煮,可保持口感,不會煮到過腍。

土茯苓茅根紅蘿蔔湯

香港的夏天不止熱,氣候亦比較潮濕,所以在夏天不妨以土茯苓來煲湯,有助利尿祛濕。

材料

鮮土茯苓(去皮)11/5公斤、新鮮茅根(切半)3両、本地紅蘿蔔/豬小各600克、蜜棗(已浸)6粒、陳皮(已浸)1角、水4公升、鹽少許

做法

1.鮮土茯苓斬件。已洗淨的本地紅蘿蔔連皮切大角。

2.豬小切大件,放滾水中汆水撈起備用。

3.豬小、土茯苓、紅蘿蔔、茅根、蜜棗和陳皮、水放煲中,先以大火煲滾約20分鐘,再改細火煲3小時,加入鹽便可飲用。

貼士

買不到新鮮土茯苓,可用乾中藥材土茯苓片,功效和煲的時間跟新鮮的一樣。

端陽五色豆粥

古人認為端午後天氣大熱,這種天氣會容易令人濕熱肚瀉,吃此五豆粥有清熱利濕解毒之效。

材料

紅豆/綠豆各2両、眉豆/三角豆/紅腰豆各11/2両、水4公升、紅糖250克、花奶125毫升、蓮蓉鹼水糉(切粒)1隻

做法

1.紅豆、綠豆、眉豆、三角豆和紅腰豆分別加水浸泡浸半天,瀝水備用。

2.煲滾水,放入五色豆用大火煮滾25分鐘,冚蓋,轉中火煮半小時至豆綿身。

3.加紅糖調味,再加入花奶拌勻,伴蓮蓉鹼水糉同食即可。

貼士

不吃甜食的話,可以鹽代替紅糖及花奶,簡單地變成鹹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