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谷內需,從事內地便利店業務的民企港佳(605)食正條水,不過,有政策庇蔭不及厚利吸引。港佳決定向大股東購入內地信貸業務,成為內地民間信貸市場「新力軍」。
港佳控股於月初剛獲股東批准,以6億元收購大股東旗下信貸公司,主要針對京津環渤海地區的中小企業貸款,並建議易名中國金融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陶冶(圖)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以現時中央的緊縮政策來看,京津市場僅25%貸款需求獲滿足,每年借貸缺口達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相信在未來兩至三年,相關政策亦不會得以緩解,單計2011年,人行已五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最近一次調整計,已凍結銀行資金3740億元,反映銀行放貸規模限制持續增加,貸款需求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陶冶指,新業務主要分為直接放貸、擔保貸款及提供貸款管理三大業務,下半年可投放貸款額有5至6億元,「若股東有興趣增資,未來資本金或會持續增加。」
嚴選抵押品 減壞賬風險
談及與傳統銀行的分別,陶冶表示,集團針對較難在銀行借貸、但卻撐起40%工業生產的中小企;集團放貸的年度化利率約25至30厘,而內地銀行現時貸款利率約6.7厘。港佳指,旗下客戶多以短期借貸為主,大部份由3個月至1年不等,借貸額介乎100萬至8000萬元。集團未來會繼續申請各種牌照,以強化產業鏈。
對於中央年初下達文件規範融資單位,陶冶表示,事件反映政府希望支持這領域發展,難說是規管更嚴厲,集團只視為良性競爭。他指集團會做好風險管理,不斷研究及掌握各行業性質,並小心選擇抵押品,以減低壞賬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