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基層醫療指南》有千名醫生資料

健康解碼:《基層醫療指南》有千名醫生資料

提起「家庭醫生」,大家心裏可能會想起某些醫生的面孔或名字。有些人認為「家庭醫生」的定義是取決於求診的次數,又或與該醫生的相熟程度。其實,家庭醫生與求診者建立的是持續性的關係。除了知道求診者基本個人資料,如藥物敏感,職業等背景資料外,家庭醫生也會透過每次應診機會,取得更多有關求診者健康的資料,包括家族病史,家庭及工作環境等,從而更深入了解求診者生理、心理、及社交互動,以致在診症時能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關顧求診者身心靈

家庭醫生並會為求診者作個人的疾病風險評估,以建議相關的預防及檢查方法,如為合適的婦女提供子宮抹片檢查,為幼兒提供疫苗注射建議等,藉以維持健康及預防疾病於未然。
所以,除診所地點、應診時間及診金是否配合的需要外,該醫生是否擁有全面及跨專業的醫療知識,為病人提供以人為本,關顧求診者身心靈的治療;能否協調其他專職醫療人員,以及着重預防醫學等,都是選擇家庭醫生的考慮因素。
若你想方便快捷地尋找適合你的家庭醫生,可上網瀏覽衞生署於4月推出的《基層醫療指南》,指南收錄了超過1,000名醫生和牙醫的執業資料。網址是 http://www.pcdirectory.gov.hk。

撰文: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康天澤醫生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