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場後,回到現實世界,我問自己:「難道我有問題?一齣由頭到尾緊張火爆的電影,為何我無法投入?」根據影片介紹,歐洲每年有三百萬宗匪徒進屋行劫的罪案發生,平均每十秒鐘就有一宗。無論數字如何驚人,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宗個案。看《綁架現場》,你可以看到西班牙導演MiguelAngelVivas很努力去炮製一齣絕無冷場的驚慄片,但只能滿足要求不高的觀眾。
導演的名字是天使(Angel)和生命(Vivaz),觀眾看到的是魔鬼和死亡。影片一開場,導演就來一個被塑料袋蒙頭的男子的特寫鏡頭,這人折騰了好一會,沒法透氣,鏡頭就跟着他在林子裏蹣跚着。很明顯,導演要用近乎真實時間(realtime)的長鏡頭,不作剪接,去營造真實感。前半段可以說是成功。但到了中段,竟用上分割畫面,分頭敍述兩個場景發生的事情。前面提到的實驗性立時毫無意義。對於入屋匪徒的處理,編導亦顯得進退失據。最後三匪都除掉頭罩露出真面目,但要觀眾對他們再有所同情或憎厭,已經太遲。最致命的是一對夫婦和女兒,只有面孔,沒有性格。要觀眾關心他們的命運,比較困難。
撰文:黃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