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道》
機管局將於就是否興建第三條跑道進行諮詢,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面對深圳及廣州等機場帶來的競爭,興建第三條跑道有助維持香港作為區內航空樞紐的地位;另一賣點就是可增加就業機會。機管局預計第三條跑道建成後,機場直接聘用的員工數目由目前6.5萬人,倍增至14萬人。 記者:高淑嫻
雖然航空業界甚至是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均贊成本港興建第三條跑道,但由於項目涉及填海650公頃,可能影響海洋生態及中華白海豚的棲息空間,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機管局已預料環保組織一定反對,這要等待日後的環評報告出台時再處理,機管局暫時希望「打經濟牌」,最直接就是提出創造就業機會。
涉填海650公頃料遭反對
第三條跑道需時10年興建,機管局根據興建第三條跑道後,客貨量的增長情況來預測就業增加數字。消息指,香港機場目前每年可處理5000萬人次及400萬噸貨(2010年實際處理5094萬人次及413萬噸貨),2020年完成中期擴展計劃,可處理7000萬人次及600萬噸貨,2030年分別提升至1億人次及800萬噸貨。
以此推算,第三條跑道建成後,機場島上的機構直接聘用員工數目將由目前6.5萬人,增加1.15倍,至14萬人以上,包括停機坪及機場內工作人員、保安及機餐服務職員等等。當中未計算建設跑道、改裝二號客運大樓及其他配套設施所需要聘用的建築及技術工人,可見興建第三條跑道可以帶來龐大就業市場。
深圳、廣州機場積極擴展
雖然如此,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堅決反對興建第三條跑道,指飛機本身是污染排放源頭,若然港珠澳大橋及第三條跑道齊興建,可謂雪上加霜,嚴重影響東涌空氣質素。他亦不認同政府提出的「基建經濟觀」,指其他行業如回收等亦可創造就業機會。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則贊成興建第三條跑道,就業機會次要,最重要是保持香港作為區內樞紐的地位,不要輸給鄰近機場。
事實上,深圳及廣州機場已滿腹擴建大計。深圳第二條跑道將於下月投入使用;廣州正籌建第三條跑道,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到未來建5條跑道,力爭成為區內主要機場。
香港機場客貨處理能力目標
每年旅客處理量
2010年:5094萬人次
2020年:7000萬人次
2030年:1億人次
每年貨物處理量
2010年:413萬噸
2020年:600萬噸
2030年:8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