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食野生菇中毒出現腹痛嘔吐 情況穩定

母子食野生菇中毒
出現腹痛嘔吐 情況穩定

【本報訊】路邊的野菇不要採。一對母子日前在黃大仙下邨龍趣園採摘白色野生菇類,進食後出現懷疑食物中毒症狀,是今年首宗進食菇類中毒個案。母子二人目前情況穩定,毋須入院。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指,一般市民難以識別哪些菇類適合進食,胡亂進食具危險性,呼籲市民切勿自行採摘野生菇類進食。

白色菇不知名稱

衞生防護中心接獲一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患者年齡分別為48歲和69歲的一對母子,日前在黃大仙下邨龍趣園採摘野生菇類,本月23日在家中進食野生菇類後,約1.5小時至3小時後,陸續出現腹痛、嘔吐和肚瀉等。二人之後前往伊利沙伯醫院的急症室求診,情況穩定毋須入院。
該中心發言人稱,引致母子不適的野生菇類呈白色,直徑約2厘米至10厘米,名稱和種類不詳。發言人強調,進食菇類引致食物中毒普遍屬於急性,加上一般市民難以辨別哪些菇類適合進食,呼籲市民切勿自行在公園和郊野地區,採摘野生菇類進食。
近年不時也有市民進食野菇中毒的個案,根據醫管局中毒諮詢中心紀錄,05年有1宗野菇中毒個案,但衞生防護中心在08年至09年共接獲6宗個案,2010年至今也有3宗。野菇中毒輕則影響腸胃,但部份毒性較高的野菇可以損害肝臟及腎臟,導致器官衰竭,外國有人因食野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