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2331)在短短大半年時間內,從高增長的軌道重重摔下來,這情景有點似曾相識——同樣曾被譽為「增長神話」的思捷環球(330),08年中起已上演過非常類似的劇情,當年思捷神話破滅,亦是由老臣子財務總監潘祖明的離職開始,其後公司業務迅速惡化,股價由「紅底股」累跌了超過一半,「逃亡潮」持續了兩年多,至近日這班子才算真正穩定下來。
重塑品牌仍未見成效
思捷走下坡的先兆,始於潘祖明的離去;無獨有偶,在李寧一直擔任吃重角色的首席財務官陳偉成,亦是在08年奧運後即選擇離開。李寧往後發展隨即是步入樽頸,至去年中更孤注一擲宣佈重塑品牌希望翻身,但成效未見,已有高層選擇請辭。情況與當年的思捷可謂同出一轍。
如果李寧真的是思捷翻版,這可能意味着公司的陣痛期短期仍未完。皆因當年思捷高層接二連三走人後,令班子出現大舉離職潮,整個管理層幾乎面目全非。以現時負責思捷日常運作的9人執行委員會為例,除了其中一名edc品牌總監外,其餘8人都是近兩年才加入公司,首席營運官等更是近月才到任。
分析員緊盯人事變動
分析員擔心,一間公司短期內有高管連續請辭,業務轉壞的情況往往隨之而來,反映公司未必只是「周期性不適」,而是有「結構性問題」:「我都希望李寧唔係思捷,未來要密切關注公司仲有無人事變動,才可以下定論。」